兰州石化污水污泥优势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周茹宝 |
学位类别 | 硕士 |
答辩日期 | 2008-05-19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
授予地点 | 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
导师 | 陈拓 |
关键词 | 石化污水 优势菌 CODcr 16SrDNA 系统发育 |
其他题名 | Study on Isolation , Identification and Degradate Ability of Dominant Bacteria in Lanzhou Petrochemical Industry Wastewater and Sludge |
学位专业 | 生态学 |
中文摘要 | 石化废水成分复杂,含有毒难降解有机物种类多,浓度高。目前,石化工业的出水COD浓度高,达不到国家排放标准。迫切需要找到一种既高效又经济的治理方法,改善环境质量,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生物强化技术具有速度快、消耗低、效率高、条件温和,无二次污染、对环境友好等显著优点,而生物强化技术的基础是获得理想的外源降解微生物。本文试图通过用常用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从石化污水污泥中培养优势菌群,从而筛选出所期望得到理想菌种,进而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所筛选的菌株进行分子鉴定和分析。 通过对兰州石化污水和污泥中优势菌群进行培养后,我们从分离到的菌株中筛选出22株进行生理生化分析和驯化培养。考察了这些菌种在不同温度和pH值的生长情况,并进行了CODcr的去除效果的检测,并通过测定其16S rDNA序列进而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和鉴定。 生理生化分析发现,培养温度在25℃-40℃之间时,大部分菌种生长情况都比较好,其中在30℃时菌液浓度达到最高。pH7是菌种的最适生长pH值。对CODcr的去除效果研究发现,在实验污水的CODcr初始浓度为1500-1600mg/L,初始pH值为7,在30℃恒温摇床内150r/min的振荡速率的发酵条件下,大部分菌种均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基于16S 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学研究发现这些细菌分别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梭状芽孢杆菌属(Clostridium)、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红球菌属(Schizopylium)、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短波单胞杆菌属(Brevundimonas )和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多数其他有机废水降解微生物的研究中也发现了相似的结果。因此,对这22个菌株降解性能的进一步研究,通过驯化、诱突、杂交、代谢控制或者基因工程手段,可能可以筛选培育出理想的处理石化污水污泥的微生物。 |
语种 | 中文 |
公开日期 | 2013-08-22 |
页码 | 59 |
源URL | [http://ir.casnw.net/handle/362004/21757] ![]() |
专题 | 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_研究生学位论文_学位论文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周茹宝. 兰州石化污水污泥优势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研究[D]. 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2008.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