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基于RS、GIS技术的若尔盖高原土地退化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王文丽
学位类别硕士
答辩日期2008-05-15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授予地点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导师董治宝
关键词若尔盖高原 土地覆盖 土地退化 遥感监测 动态变化
其他题名Study on the Land Degradation in Zoige Plateau Using RS、GIS Technology
学位专业自然地理学
中文摘要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利用土地及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发生逆变,或两者共同作用,导致土地质量降低,土地生产潜力衰减或丧失的过程及结果(郑度,2006)。本文主要从土地覆盖的变化来探讨若尔盖高原土地退化状况。 若尔盖高原地处长江、黄河源头地区,青藏高原东北部,属于青藏高原高寒干旱带,是对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影响较为敏感的地区,也是我国的生态环境脆弱区。 本文利用遥感数据资料和GIS技术,对该地区1975年、1990年、2000年、2005年土地利用状况进行了动态监测,并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对土地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 (1)草地退化、沼泽萎缩。草地退化严重,这30年间,高覆盖度草地以平均每年0.44%的速度高速减少,而中、低覆盖度草地分别以0.47%、0.72%的速度高速增加;沼泽萎缩退化,监测期内,沼泽减少呈加速发展的态势,这30年间面积减少了32827.85公顷,该研究区域出现明显的沼泽萎缩退化趋势,部分沼泽退化区甚至已经退化成沙地。 (2)沙地扩张。1975年到2005年,若尔盖高原沙地面积一直呈增加趋势。沙地面积从1975年占该研究区总面积的0.29%增加到2005年的0.36%,沙地面积在这30年间增加了2541.00公顷。 (3)林地减少、未利用土地增加。林地面积这30年来呈持续减少的趋势,这30年间面积减少了24279.36公顷;未利用土地虽起初有所减少,但后又急速增加,这30年间面积增加了5353.40公顷。 (4)通过景观转移概率模型来预测分析该研究区域不同景观类型的变化趋势显示:经过1000次迭代后发生极大变化,低覆盖度草地、其它未利用土地、中覆盖度草地、建设用地将成为该地区的主要土地类型。特别是低覆盖度草地和其它未利用土地分别以27.03%和21.35%占据前两位。 从以上结论我们可以看出,若尔盖高原土地退化严重,生态环境遭受到严重破坏。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3-08-22
页码47
源URL[http://ir.casnw.net/handle/362004/21765]  
专题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_研究生学位论文_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文丽. 基于RS、GIS技术的若尔盖高原土地退化研究[D]. 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2008.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