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升性理论及其在经济系统中的应用——以甘肃省为例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黄茄莉 |
学位类别 | 硕士 |
答辩日期 | 2008-04-30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
授予地点 | 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
导师 | 徐中民 |
关键词 | 上升性 网络流 增长 发展 发展能力 |
其他题名 | The ascendency formula and its application in economic |
学位专业 | 人文地理学 |
中文摘要 | 如何定量地判断增长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生态学、经济学及可持续发展相关学科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传统生物学家倾向于从微观尺度对所发生的现象进行解释及描述,他们强调来自微观世界的影响,认为增长与发展也只能在分子领域寻求答案[1]。这使增长与发展仍难以解释,因为和DNA分子甚至生物细胞相比,成熟的生命体通常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很难仅用分子理论解释,当研究对象是生态系统、社会结构、文化运动等系统时更是如此。因此,Ulanowicz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提出用上升性这个宏观指标对增长与发展进行定量描述。 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上升性理论及其在生态学中的一些应用。上升性理论是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以热力学、信息论、网络分析等为基础形成的。它可用于评价生态系统的富营养性、健康性、整体性等。 第三章以甘肃省为例讨论了上升性理论在经济系统中的应用。文中以甘肃省1987-2002年投入产出表为数据基础,结合上升性理论进行相关计算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1987-1995年甘肃省系统总吞吐量(实物型)年均增加6.30%,上升性(A)增加近2倍,但是平均相互信息却从0.460比特降到0.336比特,这表明在这8年间甘肃省处于不可持续的发展状况。在1995-2002年,甘肃省系统总吞吐量(实物型)仍不断增加,但年均增加率从1987-1995年的6.30%降到2.13%,上升性(A)增加了2倍多,平均相互信息从0.336比特增加到0.499比特,这表明在这7年间甘肃省朝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根据Ulanowicz对系统进化阶段的划分,甘肃省在1987-2002年处于增长阶段即处于进化的初级阶段。 对研究结果的分析表明,要实现甘肃省的可持续发展,需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并加强资源在部门之间的流通性及分配的公平性。 第四章介绍了当上升性理论考虑时间变化,空间变化及媒介多样性时的情况,并对适应性适应能力进行了定量描述。 最后,总结了本文的不足之处如政策建议的可行性有多大等,并展望了进一步需要开展的工作,如将上升性理论用于其他经济系统进而进行横向比较等。 |
语种 | 中文 |
公开日期 | 2013-08-22 |
页码 | 46 |
源URL | [http://ir.casnw.net/handle/362004/21769] ![]() |
专题 | 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_研究生学位论文_学位论文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黄茄莉. 上升性理论及其在经济系统中的应用——以甘肃省为例[D]. 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2008.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