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盐胁迫下胡杨胚性愈伤组织的生理生化响应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何文亮
学位类别硕士
答辩日期2004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导师张立新
关键词胡杨 愈伤组织 盐胁迫 渗透调节物质 抗氧化酶 多胺 质膜
中文摘要本研究以胡杨为实验对象,分别建立了愈伤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体系。并以愈伤组织为材料,重点分析胡杨离体细胞在不同浓度的NoCI胁迫下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酶活性,ABA及多胺含量的变化,并对胡杨离体细胞质膜进行纯化,分析了质膜H~+-APTase特性。探讨了离体细胞培养条件下胡杨抗逆能力的保持性及其生理生化机理。主要结果归纳如下:(1)采用胡杨当年生嫩枝条诱导胚性愈伤组织,成功的建立了胡杨离体细胞培养、植株再生及快速繁殖体系。(2)盐胁迫生长研究结果表明:50mMNacl的低盐环境促进胡杨细胞生长,而大于50mMNoCI的盐环境抑制了愈伤组织的生长。(3)在150mMNaCI处理下,愈伤组织内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甘氨酸甜菜碱及可溶性糖有积极的响应,且其含量随时间延长而大量积累;而50mMNaCI处理下,上述几种渗透调节物质响应不明显。研究结果表明盐胁迫下积累渗透调节物质是胡杨细胞的重要抗盐策略。(4)Nacl胁迫下,胡杨AOS的各种清除酶类活性均有变化,其中150 mM NaCl胁迫下,H_2O_2、MDA含量及SOD、CAT、APX、POD等抗氧化酶活性均显著上升,而50 mM NaCI胁迫下H_2O_2、MDA含量及几种酶活性变化较小。表明:50mM的NaCl没有对胡杨愈伤组织造成胁迫,同时胡杨对较高浓度的盐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5)150mM NoCI胁迫下胡杨愈伤组织中ABA和多胺含量均显著升高,而50 mM NaCl处理O-8天内ABA和多胺含量均升高,8天后这两种物质含量不再升高。研究发现胡杨细胞中Put含量占多胺总量的80%以上,在150 mM NaCl胁迫下,Put含量占总多胺的百分比上升,表明主要以增加Put含量来降低胁迫伤害,并通过ABA诱导体内生理生化反应以提高自身在胁迫下的抗性。(6)对胡杨离体细胞质膜进行纯化,分析质膜H+-APTase特性。结果显示了用两相系统提取的膜微囊的H+-ATPase活性分别被Na3VO4、KNO3、NaN3抑制了约75%,2.6%和1.3%,原位膜微囊占90%,翻转膜微囊仅占10%;TritonX-100。和0.01%-0.1%的Brij58适用于测定质膜H+-ATPase活性;H+-ATPose反应的最适pH为6.5,最适温度为37℃左右。表明两相系统的上相组分富含密闭性较好的原位质膜微囊;胡杨愈伤组织质膜H~+-ATPase的特性与其它植物质膜H+-ATPase的特性相似。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3-08-22
页码57
源URL[http://ir.casnw.net/handle/362004/21998]  
专题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_研究生学位论文_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何文亮. 盐胁迫下胡杨胚性愈伤组织的生理生化响应[D].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2004.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