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青唐古拉山拉弄冰川及其现代环境化学记录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张堂堂 |
学位类别 | 硕士 |
答辩日期 | 2005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
授予地点 |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
导师 | 任贾文 |
关键词 | 青藏高原 拉弄冰川 气候环境 雪坑化学 |
其他题名 | Lanong Glacier and Its Chemical Records of Present Environment in Nyainqentanglha Range |
中文摘要 | 青藏高原是地球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是除南北两极之外的高度冰川集中区域,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启动区。青藏高原本身的存在对整个北半球的大气环流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而且青藏高原冰川消融深刻影响着青藏高原融水径流及水体环境。因此无论对青藏高原水资源环境、生态环境监测、青藏高原气候变化、还是对全球气候变化预测而言,青藏高原现代环境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基于1999和2003年两次对念青唐古拉山拉弄冰川的考察,首次开展了拉弄冰川气候环境和冰川变化,以及冰川表层雪坑化学记录的研究。其内容主要包括如下:根据当雄2003年气温资料和同期2003年拉弄冰川考察期间短期自动气象站气温资料推算气温直减率0.86,进一步利用当雄气象站资料推算拉弄冰川邻年来的年平均气温变化发现,40年来拉弄冰川海拔5850m处气温总体呈现波动上升约1℃,其中40年中平均气温最低的3年约-14℃;1995年以来拉弄冰川平均气温持续最高约-11.8℃。1999和2003年在念青唐古拉山冰川考察期间,采用GPs对拉弄冰川末端位置进行了测量。将测量结果与1970年航摄冰川末端位置进行对比表明:从1970年至2003年,拉弄冰川末端退缩了298m。1970一1999年拉弄冰川末端退缩了285m,平均年退缩量9.8m;1999-2003年拉弄冰川退缩了13m,平均年退缩量3.25m。由于冰川对气候的响应有一定滞后性,近年来气候持续变暖将使拉弄冰力}继续保持退缩状态。2003年10月在拉弄冰川获取两个雪坑样品的化学记录表明:拉弄冰川雪坑记录中阳离子浓度平均值大小顺序为〔Na+三>〔Ca2+」>〔K+〕>咖g,"],阴离子浓度平均值大小顺序为〔Cl-]>〔NO3-]>「SO42-〕,[Cl-〕/〔Na+〕值为0.90;[Mg2+〕、〔K+]、〔Na+〕以及〔Cl-〕之间的正相关系数都在0.92以上,与Ca2+的相关性系数相对较小为0.72左右;而[Ca2+]与[SO42-〕的正相关系数为0.92,与NO3-的相关系数为0.73。综合研究表明:拉弄冰川物质来源主要受局部区域气候的影响。 |
语种 | 中文 |
公开日期 | 2013-08-22 |
页码 | 50 |
源URL | [http://ir.casnw.net/handle/362004/22050] ![]() |
专题 | 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_研究生学位论文_学位论文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张堂堂. 念青唐古拉山拉弄冰川及其现代环境化学记录[D].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2005.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