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兰州北部黄土高原集雨试验及其柽柳生长量的关系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成六三
学位类别硕士
答辩日期2005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导师肖洪浪
关键词集水区 集雨绿化 怪柳 黄土高原
其他题名Experimental Study on Micro-catchment Water Harvesting and growth of Tamarix chinensis In north hill of Lanzhou city In the Loess plateau In China
中文摘要本论文以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兰州北山作为研究区,在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皋兰生态农业试验站,对怪柳集雨系统的黄土坡面微型集水区降雨产流特征、土壤水分变化、水量平衡方程和植物生长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区的降雨主要以小雨为主,<10mln的降雨事件占80%,<5mm/h的降雨事件占66.1%。径流的形成以超渗产流为主,与降雨强度高度相,年径流量主要取决于几次高强度降雨。在怪柳生长期,降雨量为285.5mm,集水区面积50m2、30m2、15m2、5m2的自然黄土坡面年径流量分别为0.104m3、0.09m3、0.06时和0.04m3(以毫米表示为2.07mm、3mm、3.95mm、7.96mm),年径流系数分别为0.07、0.10、0.13和0.27。径流量随面积的增大而增大,而径流系数随面积的增大而减少,其关系为符合方程r=0.026e0,02745(r为年径流系数,S为集水面积)。集水效率随集水区的面积和坡长的增大而减小,呈负指数关系,Pe=0.1267e-0.02745(Pe为集雨效率,s为集水区面积);Pe=0.1267e一0.l始.6L(Pe为集雨效率,L为集水区坡长)。(2)微型集水区集雨能够显著增加径柳种植区土壤水分含量,50可、3Dm2、15m2、5m2的集水区分别为种植区提供132.8mm、115.4mm、75.9mm、51.0mm的径流。在0-180cm深度的土壤持水量分别达到215mm、210mm、200mm、158mm。水量平衡方程分析表明50m"、30m2、15m2、5m2的集水区处理的怪柳蒸散量分别为420.9mm、356.6mm、309.7mm、306.4mm。(3)微型集水区集雨能够促进怪柳生长,50m2、30m2、15m2、5m2的集水区处理的怪柳株高分别年增长率为30%、26%、23%、10%,年径粗增长率为0.8%、0.5%、0.8%、0.5%.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3-08-22
页码47
源URL[http://ir.casnw.net/handle/362004/22058]  
专题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_研究生学位论文_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成六三. 兰州北部黄土高原集雨试验及其柽柳生长量的关系[D].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2005.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