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闪电与气候变化关系中的几个基本问题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熊亚军
学位类别硕士
答辩日期2005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导师郄秀书
关键词闪电密度 相对湿度 海温 热力因素 东亚夏季风
中文摘要闪电作为一种中小尺度极端天气事件,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本论文主要利用星载OTD/LIS闪电观测资料和NCEP气象资料,分析了全球或区域闪电活动对地表相对湿度变化的响应,并且研究了青藏高原闪电活动与地表热力因素及东亚夏季风之间的关系,此外初步分析了海温对陆地闪电活动的影响。主要有如下一些结论:(1)通过分析不同区域上闪电密度对地面相对湿度变化的关系,发现闪电密度对地面相对湿度变化的响应大致分为两种情况:在相对湿度较小的地方,闪电密度距平与相对湿度距平呈正相关;在相对湿度较大的地方,闪电密度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衡量地面相对湿度条件是否有利于闪电活动产生的临界值区是72~74%。(2)温度(地面温度或海温)对闪电活动影响的存在着位移效应。夏季东亚区域与当地温度的SVD分析表明,当印度东北部和尼泊尔、中国东北和中国东南沿海的地面温度升高(或降低)时,东北部的闪电活动可能会显著增多(或减少);当中国新疆等地地面温度升高时,中国西部的闪电活动可能会显著增加。东亚闪电活动与印度洋海温的SVD分析表明,夏季赤道附近印度洋海温的增加(降低)可能导致夏季甘肃西部闪电活动的增加(或减少)或中国东南闪电活动的减少(或增加);而春季印度洋南部海温的增加(降低)可能导致夏季中国西部闪电活动的增加(或减少)。南美闪电与东太平洋海温的SVD分析表明,南美大陆的秘鲁和巴西东部的闪电活动与两个关键区海温密切相关。当20°S~30°S,110°W-130°W和10°N-5°N,160°W-180°W海域降温(升温)时,南美秘鲁闪电活动会明显增多(减少),而巴西东部闪电活动会明显减少(增多)。(3)青藏高原闪电活动与地表热力因素的关系密切,相应地与东亚夏季风环流有一定的相关性。闪电密度与地面净热通量的相关系数为0.78。其中地面感热通量比潜热通量对闪电活动的影响强烈,相关系数分别为0.48和0.20。由于大气阻长波,、透短波的特性,辐射能量当中,长波辐射对闪电活动的影响强烈,地表短波辐射与闪电活动的相关性很低。地面向上、下长波辐射之差(有效辐射)与闪电密度距平的相关性为0.58。夏季青藏高原闪电活动与东亚夏季风环流存在响应关系:当东亚夏季风异常增强,青藏高原闪电活动明显减少;当东亚夏季风异常减弱时,青藏高原闪电活动明显增多。且这种联系在大气环流活动异常的ENSO年份里表现尤为突出。在青藏高原上,闪电活动是动力作用和热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相对于动力因素,闪电活动受地面热力因素的影响更为强烈。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3-08-22
页码61
源URL[http://ir.casnw.net/handle/362004/22064]  
专题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_研究生学位论文_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熊亚军. 闪电与气候变化关系中的几个基本问题研究[D].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2005.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