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川藏公路西藏境公路病害遥感调查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王丽红
学位类别硕士
答辩日期2005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导师段争虎
关键词川藏公路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滑坡 泥石流 冰湖
其他题名THE STUDY OF DISASTER INVESTIGATION JG REMOTE SENSING ON SICHUAN-TIBET HIGHWAY
中文摘要川藏公路西藏境东起四川巴塘竹巴龙的金沙江大桥西侧,西止于西藏拉萨市。川藏公路西藏境沿线特殊的地形、地貌、地质和气候、水文等自然环境具备多种山地地质灾害的孕灾和成灾条件,因此该段各种地质灾害种类齐全、分布密度大、爆发频率高、规模大、危害程度高,这种状况使等级较低、抗灾能力差的川藏公路经常性断通、行车事故频发。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及该路段整治改建的需要,本文依据多分辨率和多时相的遥感资料,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平台对川藏公路西藏境沿线的滑坡、泥石流及冰湖等灾害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得到的结论如下:1.利用航空相片、中国资源卫星遥感资料(CBERS-1)、美国陆地资源卫星(LandsatTM/ETM+)、快鸟(QuickBird-2)、IKONOS-2及法国的SPOT5卫星等遥感资料,结合实地考察,分析了川藏公路西藏境的公路病害的遥感信息特征,建立了适合川藏公路西藏境的公路病害遥感信息综合提取方法,在此基础上对川藏公路西藏段沿线的滑坡、泥石流、崩塌和冰湖等灾害进行了遥感研究,研究发现川藏公路西藏段沿线有泥石流沟322条、滑坡81处、崩塌3%处。2.古乡冰川泥石流沟在过去的10多年处于弱活动期,随着气候变暖和降雨量的增加,古乡泥石流有再度活跃的趋势,其中2005年爆发3次泥石流,值得进一步研究。迫龙沟的冰力}强烈退缩,在气候持续变暖的背景下,不可能再次发生冰川作用形成的泥石流,但距沟口约4km处沟谷两岸的滑坡和滑坡体上发育的泥石流近年活动性增强;如果滑坡发生,将会堵断主沟,易形成溃决洪水或泥石流。若与强降雨过程相遇,则会造成严重灾害。米堆沟源头的光谢错现在有相当规模的积水,处于孕灾阶段,值得关注。易贡湖目前已干涸,湖口扎木弄巴沟中大量的松散物质在遇强降雪或强降雨天气,易发生泥石流。泥石流的发生将会堵断湖口,引发湖水位急剧升高从而会导致湖堤溃决。3.102滑坡群发育在一个大型古滑坡体上,滑坡、崩塌主要分布在古滑坡体前缘。在目前无地震诱发条件下,102滑坡群整体滑动的可能性不大,但局部存在小规模的滑塌。加马其美沟及滑坡体上发育的几条泥石流沟的危害日趋严重。拉月大塌方近10年来整体下移,范围超过原来的大塌方,四周有明显的裂隙,整体可能I塌方左侧约500m处发育的大滑坡活动积极,滑坡体上出现过较大规模的崩塌,东2#桥沟口发育了两个更大规模的滑坡。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3-08-22
页码68
源URL[http://ir.casnw.net/handle/362004/22093]  
专题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_研究生学位论文_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丽红. 川藏公路西藏境公路病害遥感调查研究[D].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2005.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