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体外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向肝样细胞的分化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尚华2; 赵钢2; 杨凌1
刊名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出版日期2009-01-01
卷号013期号:010页码:1859
ISSN号1673-8225
英文摘要背景:外周血具有收集方便、供者不需麻醉、无骨髓穿刺痛苦等优点,利用人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方法来获得转分化后的肝样细胞临床应用前景较好。目的:探讨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肝细胞生长因子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诱导下分化为肝样细胞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对照观察,于2007-05/10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1806组细胞培养室和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外周血由大连市红十字血液中心11名健康志愿献血者提供。肝细胞生长因子、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为Peprotech公司产品。方法:采集志愿者外周血,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入RPMI1640液培养2h后,去除未贴壁细胞。将贴壁细胞分为4组:对照1组加入含140μmol/Lβ-巯基乙醇、体积分数为0.1胎牛血清的RPMI1640液培养6d;对照2组、肝细胞生长因子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均在其基础上向RPMI1640液中加入5μg/L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0.4μg/L白细胞介素3。洗涤后,对照组换用含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继续培养20d,肝细胞生长因子组在其基础上加入20μg/L肝细胞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加入10μg/L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主要观察指标:诱导分化过程中细胞形态学变化,免疫荧光检测诱导后甲胎蛋白及白蛋白的表达。结果:刚分离的单个核细胞形态呈较均一的圆形,活细胞率〉95%,培养2h后贴壁细胞呈毛糙的圆形,6d后肝细胞生长因子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细胞呈集落样生长,细胞趋向融合,对照组细胞未形成集落,呈单个细胞生长。经诱导培养后,4d时部分细胞体积变大,向类圆形细胞转变,随培养时间延长,类圆形细胞比例增加,至20d后细胞数量逐渐减少;对照组培养20d后多数细胞呈梭形或纤维样,少部分细胞呈圆形。诱导培养后第6,10,14,20天,肝细胞生长因子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甲胎蛋白、白蛋白均呈阳性表达,对照组各时间点均呈阴性表达。结论:在肝细胞生长因子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诱导条件下,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具有向肝样细胞分化的潜能。
语种英语
源URL[http://cas-ir.dicp.ac.cn/handle/321008/178403]  
专题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_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2.大连医科大学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尚华,赵钢,杨凌. 体外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向肝样细胞的分化[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013(010):1859.
APA 尚华,赵钢,&杨凌.(2009).体外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向肝样细胞的分化.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013(010),1859.
MLA 尚华,et al."体外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向肝样细胞的分化".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013.010(2009):1859.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