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渤海、南黄海、西太平洋特定海域微生物群落分布格局及驱动因素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学位论文
答辩日期2019-11-29
文献子类博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授予地点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导师胡晓珂
关键词三域微生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 空间分布 驱动因素
学位名称理学博士
学位专业海洋生物学
英文摘要

海洋微生物覆盖了细菌、古菌和真核三个生物域,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探究海洋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主要控制因子,有助于加深对海洋微生物参与的生态系统过程的了解。本研究利用以16S rRNA18S rRNA基因为分子标记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我国近海(渤海海峡、南黄海)以及从近海到开阔大洋(渤海中部-南黄海-西太平洋)梯度上的三域微生物(细菌、古菌、真核微生物)群落分布格局及驱动因素进行分析,主要结果如下:

1)渤海海峡表层水体细菌群落表现出显著的季节差异和空间差异。聚球藻属(SynechococcusFamily I不可鉴定类群等在夏季具有明显优势,而远洋杆菌属(Pelagibacter)、OM43 clade等在冬季更具优势,群落结构的季节差异主要是由水温和营养盐(亚硝酸盐、磷酸盐)浓度的剧烈变化引起的。渤海海峡表层水体中细菌群落的空间异质性与已测定的局部环境因子(温度、盐度、无机营养盐浓度)及空间因子(地理距离)的相关性较弱,但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有较好的耦联关系。弧菌科、Family ISva0996 marine groupSurface 2中的不可鉴定类群与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圆筛藻(Coscinodiscus spp.)等浮游植物优势类群的分布有紧密联系。呈现出斑块分布特征的细菌类群,如SAR11 clade、弧菌科(Vibrionaceae)不可鉴定类群、Sva0996 marine group不可鉴定类群等,在对有机质利用的生态位上有着明显差异。总体上,渤海海峡表层水体的细菌群落空间差异性与局部环境的异质性更为相关,而水动力影响了细菌群落的α多样性。

2)南黄海的冷水团区和非冷水团区(苏北沿岸区)中下层水体中三域微生物群落组成和α多样性都有显著差异。冷水团区中下层水体由于水交换较弱,微生物α多样性(除真核微生物的ShannonShannoneven指数以外)显著低于非冷水团区,然而真核微生物ShannonShannoneven指数在冷水团区中下层水体显著高于非冷水团区中下层水体,反映出真核微生物在冷水团内部受到扰动较少。冷水团区中下层三域微生物群落组成的特殊性与该区域水深较深,溶解氧(DO)、盐度、磷酸盐(PO4-P)浓度较高,以及水温、溶解无机氮(DIN)浓度较低有关,水深对微生物群落影响最显著,其次是水温。Clade IaSAR11)与DO浓度,Candidatus Nitrosopumilus、海金藻纲(Pelagophyceae)与水深、盐度,以及共甲藻Syndiniales、硅藻(Bacillariophyta)、放射虫RAD-BDIN、硅酸盐(SiO3-Si)浓度之间都有密切的联系。微生物共现网络显示,冷水团区的微生物网络较非冷水团区的网络更为简单,但互斥关系所占比例较非冷水团区高,反映出冷水团环境中的微生物对有限资源的竞争加剧。

3)通过对渤海中部、南黄海(冷水团区和苏北沿岸区)、西太平洋(西部海域)三域微生物群落的对比分析发现,细菌和真核微生物在渤海中部、南黄海的物种丰富度(物种数、ChaoACE)和多样性(Faith’s PDShannonShannoneven)都高于西太平洋,古菌物种丰富度也呈同样趋势,但多样性呈相反趋势。黄杆菌科(Flavobacteriaceae)、Clade ISAR11)、Cyanobiaceae科、Nitrosopumilaceae科、共甲藻纲(Syndiniales)、甲藻纲(Dinophyceae)等在渤海中部、南黄海更占优势,而交替单胞菌科(Alteromonadaceae)、假单胞菌科(Pseudomonadaceae)、Marine group IIMGII)、Marine group IIIMGIII)等在西太平洋更占优势。寡营养类群SAR11SAR86SAR116在渤海中部和南黄海的相对丰度较西太平洋高一个数量级;黄杆菌科(Flavobacteriaceae)、Candidatus Nitrosopumilus不同的子类群分别在近海和开阔大洋占优势;交替单胞菌科(Alteromonadaceae)(29.4%)在西太平洋1000~4000 m水深处较丰富;子囊菌纲(Ascomycota)(24.1%)、担子菌纲(Basidiomycota)(6.5%)在西太平洋3000~4000 m水深处较丰富;此外,还观测到MGII在西太平洋表层古菌群落中相对丰度高达58.2%地理距离、局部理化环境因子(水温、盐度、DINPO4-PSiO3-Si)、水深对三个海区微生物群落组成都有显著影响(P < 0.001),地理距离对细菌群落组成影响最显著,而局部环境因子对古菌和真核微生物群落组成影响最显著,但各因子对细菌群落的影响都较古菌和真核微生物弱。

综上,从中等尺度上,渤海海峡细菌群落和南黄海三域微生物群落空间分布受局部因素的影响更显著;从大尺度上,局部环境因素和空间因素都是驱动微生物群落从近海(渤海中部、南黄海)到开阔大洋(西太平洋)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三域微生物分布格局的驱动因素有所不同,古菌、真核微生物对局部环境因素的响应强于细菌。

语种中文
源URL[http://ir.yic.ac.cn/handle/133337/24127]  
专题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知识产出_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学位论文. 渤海、南黄海、西太平洋特定海域微生物群落分布格局及驱动因素研究[D]. 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9.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