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兰坪盆地白秧坪Cu-Pb-Zn-Ag多金属矿集区元素共生分异机制及物质来源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冯彩霞 ; 毕献武 ; 胡瑞忠 ; 刘燊 ; 武丽艳 ; 唐永永 ; 邹志超
刊名岩石学报
出版日期2011
卷号27期号:9页码:2609-2624
关键词共生分异机制 来源 成矿元素 Cu-Pb-Zn-Ag多金属矿集区 白秧坪 兰坪盆地
其他题名Study on paragenesis-separation mechanism and source of ore-forming element in the Baiyangping Cu-Pb-Zn-Ag polylmetallic ore deposit, Lanping basin, southwestern China
中文摘要兰坪白秧坪Cu-Ag多金属矿集区夹持于金沙江和澜沧江断裂之间,属兰坪-思茅中新生代坳陷带之兰坪盆地北部,可分东矿带和西矿带二部分。本文通过对白秧坪金属矿集区东西2个矿带的矿石矿物电子探针分析、成矿元素含量和组合分析及S同位素的讨论得出:(1)东西2个矿带矿石矿物组合类型及微量元素组合特征具明显不同,前者矿石矿物组分较为简单,西带较为复杂,不仅有Pb、Zn和Cu的独立矿物,还存在Co和Bi的矿物;(2)东矿带Ag、As、Cd、Pb、Sb和Zn的富集从南到北依次减弱,Bi的富集依次增强,Cu的富集趋势越往北越富集,亏损元素为Co、Cr、Ni和V;西矿带Ag、Pb、Zn的富集属吴底厂和李子坪矿段最富集,而Cu则在小丫口和白秧坪矿段最富集。亏损元素为Ba、Co、Cr、Ni和V,但各个矿段这些元素的亏损程度有所不同,有的矿段部分元素有稍富集趋势;(3)Co、Ni和Cr等微量元素西带高于东带,而Sr、Pb、Zn和Ba元素则东带高于西带,与各自的矿物组合类型一致,且元素的共生分异机制与构造分带存在一定的耦合关系;(4)兰坪盆地火山岩为白秧坪多金属矿集区提供了主要物源,Mo、Co和Ni等元素显示其成矿可能与隐伏基性-超基性岩浆有关的深部来源有关;S同位素特征表明东西矿带金属硫化物硫源均以幔源为主。
学科主题矿床地球化学
公开日期2013-09-04
源URL[http://119.78.100.189:8080/handle/352002/4911]  
专题地球化学研究所_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_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_期刊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冯彩霞,毕献武,胡瑞忠,等. 兰坪盆地白秧坪Cu-Pb-Zn-Ag多金属矿集区元素共生分异机制及物质来源[J]. 岩石学报,2011,27(9):2609-2624.
APA 冯彩霞.,毕献武.,胡瑞忠.,刘燊.,武丽艳.,...&邹志超.(2011).兰坪盆地白秧坪Cu-Pb-Zn-Ag多金属矿集区元素共生分异机制及物质来源.岩石学报,27(9),2609-2624.
MLA 冯彩霞,et al."兰坪盆地白秧坪Cu-Pb-Zn-Ag多金属矿集区元素共生分异机制及物质来源".岩石学报 27.9(2011):2609-2624.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球化学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