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滇西北羊拉铜矿矿区花岗岩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朱经经 ; 胡瑞忠 ; 毕献武 ; 钟宏 ; 陈恒 ; 叶雷 ; 龙斐
刊名岩石学报
出版日期2011
卷号27期号:9页码:2553-2566
关键词I型花岗岩 全岩地球化学 Sr-Nd同位素 贝吾 里农和路农岩体 壳幔混合
其他题名Genesis and tectonic significance of granites in the Yangla ore district, northwestern Yunnan Province
通讯作者胡瑞忠
中文摘要羊拉铜矿位于金沙江缝合带中段,贝吾、里农和路农岩体在矿区内从北向南呈线状分布。3个岩体主要岩性为花岗闪长岩,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组成特征,反映它们可能具有相同岩浆源区。岩体具高的SiO2(64%~73%)、较高的K2O(2.15%~4.05%)和低的P2O5(0.04%~0.11%)含量,δ(里特曼指数)=1.4~2.4,铝饱和指数(摩尔Al2O3/(CaO+Na2O+K2O))为0.92~1.11。同时3个岩体均富集Rb、Th、U、Pb和LREE等元素,显著亏损Nb、Ta、Ti和P等元素。10000Ga/Al比值(1.7~2.1)较典型A型花岗岩偏低,Eu负异常不明显,这些特征表明3个岩体属于准铝-弱过铝质的、高钾钙碱系列I型花岗岩。与区域上大陆地壳物质相比(如临沧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川西沙坝麻粒岩),贝吾、里农和路农岩体具有相对低的(87Sr/86Sr)i(0.7078~0.7105)和相对高的εNd(t)(-5.1~-6.7),并具古老的Nd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1.5Ga)。结合花岗岩体内部发育大量的同时代的暗色微粒包体(MME),认为岩浆源区存在幔源物质的加入。区域地质背景分析表明,贝吾、里农和路农岩体很可能是在中咱微陆块与昌都-思茅微陆块碰撞的晚期或后碰撞的动力学背景之下,由底侵的幔源基性岩浆及其诱发的中下地壳长英质岩浆在深部岩浆房混合,并经一定程度的分离结晶作用而形成。
学科主题矿床地球化学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3-09-04
源URL[http://119.78.100.189:8080/handle/352002/4915]  
专题地球化学研究所_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_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_期刊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朱经经,胡瑞忠,毕献武,等. 滇西北羊拉铜矿矿区花岗岩成因及其构造意义[J]. 岩石学报,2011,27(9):2553-2566.
APA 朱经经.,胡瑞忠.,毕献武.,钟宏.,陈恒.,...&龙斐.(2011).滇西北羊拉铜矿矿区花岗岩成因及其构造意义.岩石学报,27(9),2553-2566.
MLA 朱经经,et al."滇西北羊拉铜矿矿区花岗岩成因及其构造意义".岩石学报 27.9(2011):2553-2566.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球化学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