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慢性电刺激海马结构诱发大鼠脑磁共振成像异常信号分析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韩丹1; 杨运煌2; 刘买利2; 曾俊1; 邹祖玉1; 臧颖1
刊名波谱学杂志
出版日期2001
卷号018期号:003页码:193
ISSN号1000-4556
英文摘要为探讨海马结构(hippocampal formation)功能失衡与癫痫源性脑损伤的关系,本工作采用慢性强直电刺激大鼠海马(hippocampus,HPC)CA1顶树突区(apical dendrite region,ADR)或齿状回(dentate gyrus,DG)诱发大鼠癫痫模型,一天一次,连续刺激6-8天后,观察人工致痫灶以外的横向驰豫时间加权的核磁共振(T2weight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T2-WI)绝对信号值变化(片厚1mm),以及深部电图和原发性湿狗颤抖(primary wet dog shakes,WEDS),对被检测动物T2-WI信号异常的相应脑区进行组织学鉴定,结果表明:(1)电刺激大鼠ADR或DG的作用基本相似,引起深部电图的癫痫样电活动和侧脑室区域T2值增强,(2)含有电极尖痕迹的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e,MRI)脑切片出现对称性腹部侧有离室区域T2值增强,连续向后1mm取MRI脑切片进行观察发现,对侧腹部侧脑室区域信号异常。(3)组织学切片观察到:MRI检测的侧脑室区域T2-WI信号增强与组织切片的侧脑室扩大相吻合,可见扩大的侧脑室中脉络丛上皮细胞病理性增生现象,提示:在大鼠癫痫点现象出现之前,过度激活DG或ADR均可引起相似的早期癫痫源性脑损伤。
语种英语
源URL[http://ir.wipm.ac.cn/handle/112942/15554]  
专题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作者单位1.武汉大学
2.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韩丹,杨运煌,刘买利,等. 慢性电刺激海马结构诱发大鼠脑磁共振成像异常信号分析[J]. 波谱学杂志,2001,018(003):193.
APA 韩丹,杨运煌,刘买利,曾俊,邹祖玉,&臧颖.(2001).慢性电刺激海马结构诱发大鼠脑磁共振成像异常信号分析.波谱学杂志,018(003),193.
MLA 韩丹,et al."慢性电刺激海马结构诱发大鼠脑磁共振成像异常信号分析".波谱学杂志 018.003(2001):193.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