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电刺激诱发大鼠癫痫模型中核磁共振检测信号异常的非对称性与特征性行为发作的关系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尹世金2; 韩丹2; 张先荣2; 刘买利1; 唐岳枫1 |
刊名 | 生理学报
![]() |
出版日期 | 2001 |
卷号 | 053期号:003页码:224 |
ISSN号 | 0371-0874 |
英文摘要 | 本文旨在探讨内嗅皮质(EC)-海马环路在颞叶癫痫发生中的作用,慢性强直电刺激大鼠石背海马(DH-PC)或右中部颞叶新皮质(MTNC),每日一次(60Hz,2s,0.4-0.6mA),加续7-10d,刺激DHPC(57.4%,8/14只)或MTNC(71.42%,10/14只)均能引起电极对侧出现非对称性脑区核磁共振(T2-WI)信号增强,组织学切片证实与扩大的侧脑室吻合,可能涉及脑帝质结构的损伤,DHPC刺激组大鼠对侧脑扣内务 伴有高频原发性湿狗样抖(WEDS),MTNC刺激组大鼠对侧脑损伤伴有低频原发性WEDS,后者在第2个刺激日开始出现,持续到第10天以后,所有假电极组无脑区T2-WI稚号和行为改变,我们推测,刺激HPC或MTNC所致癫痫性早期脑损伤具有同一种机制,涉及EC-HPC环路,刺激MTNC时,可能由于EC潜在门控作用,削弱了进出EC-HPC环路通往新皮质的信息流,致使脑损伤明显时行为发作频度低,另外,非对称非脑扣内务 提示了颞叶癫痫的致痫灶的对侧易感特征。 |
语种 | 英语 |
源URL | [http://ir.wipm.ac.cn/handle/112942/20225] ![]()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2.武汉大学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尹世金,韩丹,张先荣,等. 慢性电刺激诱发大鼠癫痫模型中核磁共振检测信号异常的非对称性与特征性行为发作的关系[J]. 生理学报,2001,053(003):224. |
APA | 尹世金,韩丹,张先荣,刘买利,&唐岳枫.(2001).慢性电刺激诱发大鼠癫痫模型中核磁共振检测信号异常的非对称性与特征性行为发作的关系.生理学报,053(003),224. |
MLA | 尹世金,et al."慢性电刺激诱发大鼠癫痫模型中核磁共振检测信号异常的非对称性与特征性行为发作的关系".生理学报 053.003(2001):224.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