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秃疮花化学成分的研究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畅行若; 王宏新; 马广恩
刊名中国药学杂志
出版日期1981-02-08
期号02页码:52
关键词秃疮花 化学成分 熔点 熔解温度
文献子类Article
英文摘要秃疮花[Dicranostigma leptopodium(Maxim.)Fedde.]系罂粟科植物,又名秃子花,分布于河南、山西和甘肃等省,在陕西北部及关中地区野生尤多。该植物的带根全草民间供药用,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及杀虫等功效,主治咽喉痛、秃疮、疥癣及痈疽等症。关于秃疮花的化学成分尚未见前人报道,因此我们进行了研究,从其全草中共分离出5个结晶。晶1为类白色柱状结晶,熔点186℃,质谱M~+m/e341,分子式 C_(20)H_(23)NO_4,[a]_D~(26)+195.4°,紫外光谱267,304nm(logε4.17,3.97),红外光谱2910(OCH_3),2840(N—CH_3),3150(OH);核磁共振谱(CDCl_3,δ):2.44(C—CH_3),3.65(OCH_3),3.81(OCH_3),3.85(OCH_3),8.76(OH,加重水消失)。从以上数据推断晶1即异紫堇碱(isocorydine),经与标准品测混合熔点亦不下降。
语种中文
源URL[http://119.78.100.183/handle/2S10ELR8/271995]  
专题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畅行若,王宏新,马广恩. 秃疮花化学成分的研究[J]. 中国药学杂志,1981(02):52.
APA 畅行若,王宏新,&马广恩.(1981).秃疮花化学成分的研究.中国药学杂志(02),52.
MLA 畅行若,et al."秃疮花化学成分的研究".中国药学杂志 .02(1981):52.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上海药物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