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呆发病相关的线粒体功能异常和治疗策略
文献类型:会议论文
作者 | 章海燕![]() |
出版日期 | 2011-04-15 |
关键词 | 早老性痴呆 血管性痴呆 线粒体功能 石杉碱甲 |
页码 | 1 |
英文摘要 | 随着全球人口的急速老龄化,老年人群的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重大问题。老年人中发病率最高和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是老年痴呆,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早老性痴呆(Alzheimer sdisease,AD)和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痴呆的发病机理十分复杂,是一种多病因性、多基因、多环节的综合症,但是其确切的分子作用机制至今尚不清楚,为寻找理想的防治药物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尽管如此,新近的研究提示线粒体功能异常在痴呆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线粒体是真核细胞进行能量代谢产生ATP的主要场所,在多种神经系统疾病中都发现存在线粒体功能紊乱,能量代谢异常的现象。大量的研究证实由线粒体功能紊乱导致的能量代谢异常和氧化应激与A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AD患者脑内的氧化应激早于其老年斑的形成;线粒体DNA突变较正常老年人大脑多;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V及线粒体基质中的丙酮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活性下降。此外,在脑血管类的神经系统疾病中也存在能量代谢受阻,线粒体功能紊乱现象。研究发现长期脑血流不足导致的低灌可引起线粒体能量代谢受损并产生氧化应激;急性脑血管疾病,如中风,可立即导致明显的线粒体损伤,ATP合成减少,并产生大量活性氧自由基,介导神经元的死亡。研究表明,线粒体参与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过程,与细胞死亡密相关。由于线粒体损伤介导了疾病发展过程,因而能够改善线粒体功能的药物将有助于对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事实上,目前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相当一部分神经保护药物已被证实可以明显改善大脑线粒体功能;而干预线粒体功能的药物比如Dimebon等在临床上也被证实能够明显改善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本文主要介绍在痴呆(主要是AD和VaD)发病过程中发生的线粒体功能异常现象及其可能的分子病理机制,并且概括介绍作用于线粒体功能异常的药物包括Dimebon以及中草药活性成分石杉碱甲的药效作用和药理机制。 |
会议录 | 2011全国老年痴呆与衰老相关疾病学术会议第三届山东省神经内科医师(学术)论坛论文汇编
![]() |
文献子类 | Article |
语种 | 中文 |
源URL | [http://119.78.100.183/handle/2S10ELR8/267289] ![]() |
专题 | 药理学第二研究室 |
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药理学第二研究室,上海 201203, 中国.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章海燕. 痴呆发病相关的线粒体功能异常和治疗策略[C]. 见:.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上海药物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