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应用CYP2E1稳定表达细胞株检测致癌物的遗传毒性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曹易懿; 栾洋; 任进
刊名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出版日期2013-06-15
卷号27期号:03页码:598-599
关键词遗传毒性 细胞色素P450酶2E1 细胞,培养的
文献子类Article
英文摘要目的体外Tk基因突变试验常用于检测受试物的遗传毒性。试验中的代谢活化条件通常采用添加化学诱变剂诱导的大鼠肝脏制备的微粒体酶,目前尚缺少检测单一亚型酶对受试物毒性影响的实验体系。细胞色素P450酶2E1(CYP2E1)参与多种致癌物的代谢活化,本实验应用可稳定表达CYP2E1并且具有TK基因杂合性缺失(TK+/-)的人淋巴母细胞株h2E1V2及其亲本细胞株AHH-1细胞进行Tk基因突变实验,考察CYP2E1代谢活化对致癌物丙烯酰胺遗传毒性的影响。方法实验共设定丙烯酰胺0.1,0.256,0.64和1.6 mmol·L-1组,以及培养液阴性对照组和亚硝基二乙基胺(DEN)0.1 g.ml-1阳性对照组。DEN是主要通过CYP2E1代谢活化的前致癌物。实验期间的细胞培养条件为37℃,5%CO2,含10%马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调整指数增殖期的细胞至约5×105 cells/ml,各浓度的受试物分别处理AHH-1细胞和h2E1V2细胞18 h,处理结束后更换新鲜培养液,继续培养至72 h(突变表达期),表达期结束后检测细胞毒性和突变频率。将细胞按1.6 cells/孔接种于96孔板中,用于测定72 h的平板接种效率(PE3%),考察受试物的细胞毒性;同时将细胞按4×104 cells/孔接种于含有突变选择剂三氟胸苷的96孔板中进行抗性突变集落的突变频率(MF)的测定,用于考察受试物的致突变作用。结果丙烯酰胺在0.1,0.256,0.64和1.6 mmol·L-1和DEN在0.1 g.ml-1剂量下对AHH-1的PE3%分别为26.3%,33.7%,36.0%,34.8%和30.4%;对h2E1V2的PE 3%分别为38.3%,56.3%,32.6%,36.0%和23.4%,表明丙烯酰胺和DEN对2株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没有明显区别,同时设定的剂量也未产生较大的细胞毒性,避免了由于较大的细胞毒性导致的假阳性结果。丙烯酰胺在0.1,0.256,0.64和1.6 mmol·L-1以及DEN在0.1 g.ml-1对AHH-1细胞的MF分别为阴性对照组的1.1倍、0.9倍、0.6倍、1.2倍和1.4倍,与阴性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而对h2E1V2细胞的MF分别为阴性对照组的0.7倍、0.8倍、1.3倍、4.2倍和7.1倍,丙烯酰胺在1.6 mmol·L-1剂量下的MF比阴性对照组明显升高,阳性对照组DEN的MF也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结论实验结果显示丙烯酰胺和DEN对h2E1V2细胞具有致突变作用,表明丙烯酰胺和DEN通过CYP2E1代谢活化后生成具有致突变毒性的代谢产物,本试验体系可以考察受试物经过CYP2E1代谢后毒性作用情况。
语种中文
源URL[http://119.78.100.183/handle/2S10ELR8/269659]  
专题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心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心,上海 201203, 中国.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曹易懿,栾洋,任进. 应用CYP2E1稳定表达细胞株检测致癌物的遗传毒性[J].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3,27(03):598-599.
APA 曹易懿,栾洋,&任进.(2013).应用CYP2E1稳定表达细胞株检测致癌物的遗传毒性.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7(03),598-599.
MLA 曹易懿,et al."应用CYP2E1稳定表达细胞株检测致癌物的遗传毒性".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27.03(2013):598-599.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上海药物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