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广东典型藻类特点及其能源利用可能性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刘树炜
学位类别硕士
答辩日期2007-06-08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吴创之
关键词生物质 海藻 热解 沼气发酵 Biomass Algae Pyrolysis Biogas fermentation
其他题名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 and the Energy Utilizing Possibility of Alga in Guangdong Province
学位专业热能工程
中文摘要大型海藻的生产力高,生产成本低,是一种理想的能源作物。广东省是我国海洋大省之一,约35万平方公里的海域,海藻物种丰富,为海藻养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我省是能源消耗大省,大部分依靠外省调入和进口,发展海藻能源技术是缓解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海藻作为生物质的利用技术还不成熟。在本论文中,选用我省常见的江蓠、马尾藻和麒麟菜三种的大型的海藻进行热解和发酵实验。 首先,对海藻在不同温度下(400℃~900℃)热解得到的各产物(气体、焦油和残渣)产率和热值以及气体组分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各热解产物产率、热值和气体组分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分析热解过程中的K、Ca、Na、Mg等元素的析出和迁移规律。用去离子水和稀盐酸对海藻进行洗滤预处理,研究其热解特性,进行热重分析,建立海藻热解的反应动力学模型,并计算海藻的动力学参数。分析结果表明:热解气体中的主要成分为H2、CO、CH4、C2H4、C2H6等,热解气低位热值介于5~15 MJ/m3之间。海藻本身具有灰分含量较高和热值较低的特点,水洗可以有效地脱除部分的碱金属,并可以减少灰分含量,改善海藻的热解特性。 其次,以江蓠和马尾藻为底物进行发酵。结果表明:海藻中含有大量金属阳离子,直接发酵容易溶解到料液中,抑制微生物生长,影响发酵效果。用淡水浸泡以后的海藻能容易进行发酵。江蓠的产气率要高于马尾藻。在发酵温度为35℃,简单破碎,料液浓度为5%的条件下,江蓠TS(总固体)产气率是390.6L/kg 。在55℃,颗粒大小0.6~0.9mm,料液浓度为5%的条件下,马尾藻TS产气率是173.1L/kg。 通过对比海藻热解和发酵过程及结果的比较可以发现,海藻热解产气率低,碱金属容易析出;海藻发酵可以直接利用湿原料,产气率高,但发酵时间较长,需要合适的菌种。在目前没有特殊专有技术的情况下,采用发酵比采用热解实现海藻的能源化利用可能性更大。 最后,对本论文的研究探讨进行总结,并对今后进一步完善该工作提出了建议。
学科主题热能工程
公开日期2010-07-28
页码共53页
源URL[http://ir.giec.ac.cn/handle/344007/1551]  
专题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刘树炜. 广东典型藻类特点及其能源利用可能性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7.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广州能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