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牦牛排泄物输入对若尔盖高寒泥炭地土壤短期氮转化的潜在影响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王兴灵1,2,3; 薛丹1,3; 陈槐1,3; 刘建亮1,3; 詹伟1,3; 胡骥1,3; 张金波4; Christoph Müller5
刊名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出版日期2019
卷号25期号:1页码:53-62
关键词总氮转化率 MCMC数值优化模型 牦牛排泄物 若尔盖泥炭地
ISSN号1006-687X
DOI10.19675/j.cnki.1006-687x.2018.04004
其他题名Potential short-term effects of yak excreta addition on peat soil gross nitrogen transformations of Zoige peatland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
产权排序1
文献子类Article
英文摘要牦牛放牧是若尔盖泥炭地一个普遍现象,牦牛排泄物直接返还于泥炭地.通过室内短期培养实验,利用~(15)N稳定同位素成对标记法结合马尔可夫链蒙特卡洛随机采样方法(MCMC)数值模型,研究牦牛排泄物输入对泥炭地土壤氮初级转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粪组土壤NH_4~+-N的总生产速率(17.49 mg kg~(-1) d~(-1))约为对照组的2倍(8.94 mg kg~(-1)d~(-1)),其中有机氮的矿化作用是其主要来源途径.两种处理土壤NH_4~+-N的总消耗速率均大于各自总生产速率,其中被微生物的同化作用固定于难分解有机氮库中的NH4+-N分别占其总消耗量的70%(对照组)和91%(施粪组).微生物的自养硝化作用是两种处理土壤NO_3~--N的主要产生途径,分别为5.31 mg kg~(-1) d~(-1)(对照组)和2.13 mg kg~(-1) d~(-1)(施粪组),均占各自NO_3~--N总生产量的80%以上.对照组和施粪组土壤NO_3~--N的主要利用方式均为NO_3~--N的异化还原作用,分别为0.20和0.24 mg kg~(-1) d~(-1).施粪组土壤N_2O累积排放量最高,为7.81 mg kg~(-1),对照组次之,为6.08 mg kg~(-1),施尿组最少,为3.04 mgkg~(-1).施粪和施尿使土壤CH_4累积排放量分别增加了2.08和9.49 mg kg~(-1).施粪组和施尿组土壤CO_2累计排放量分别为对照组(145.17 mg kg~(-1))的3.89倍和22.63倍.总体来说,牦牛粪便输入通过促进土壤有机氮的矿化作用、抑制微生物的自养硝化作用以及促进NO_3~--N的异化还原作用,提高了土壤的供氮能力和减少了NO_3~--N的淋溶风险.
URL标识查看原文
WOS研究方向Environmental Sciences & Ecology
语种中文
CSCD记录号CSCD:6442141
源URL[http://210.75.237.14/handle/351003/29755]  
专题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领域_生态研究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领域_中国科学院山地生态恢复与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食品安全与环境治理领域_环境微生物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通讯作者陈槐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全球变化研究若尔盖生态站 阿坝 624400 ;
2.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3.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山地生态恢复与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成都 610041;
4.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南京 210023;
5.吉森大学植物生态学系 德国 35392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兴灵,薛丹,陈槐,等. 牦牛排泄物输入对若尔盖高寒泥炭地土壤短期氮转化的潜在影响[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9,25(1):53-62.
APA 王兴灵.,薛丹.,陈槐.,刘建亮.,詹伟.,...&Christoph Müller.(2019).牦牛排泄物输入对若尔盖高寒泥炭地土壤短期氮转化的潜在影响.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5(1),53-62.
MLA 王兴灵,et al."牦牛排泄物输入对若尔盖高寒泥炭地土壤短期氮转化的潜在影响".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5.1(2019):53-62.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成都生物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