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三江平原泥炭地过去10 ka泥炭储量与碳储量的模型估算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刘欣蔚1,2; 吴江华3; 朱单1; 朱求安4; 吴宁1,2,5; 彭长辉4; 李琋1,2; S. Frolking6; 陈槐1,2
刊名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出版日期2016
卷号22期号:4页码:586-591
关键词三江平原 泥炭地 模型 碳储量
ISSN号1006-687X
DOI10.3724/SP.J.1145.2015.12011
其他题名Peat mass and carbon stock during the last 10 ka in Sanjiang Plain: a modeling approach
产权排序1
文献子类Article
英文摘要三江平原是中国泥炭地主要集中区域之一,其泥炭储量与碳储量对中国泥炭地碳收支平衡有着重要影响.该类研究目前多数是基于野外样点采集数据的整合分析,本研究通过利用全新世泥炭模型(HPM)估算三江平原10 000年(10 ka)至今的泥炭储量与碳储量,并与已有文献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江平原泥炭发育高峰期约为距今9 ka和2 ka左右,7 ka和8 ka左右泥炭地发育极少或忽略不计;总泥炭储量约为0.086 Pg(0.074-0.106 Pg),其中碳储量约为0.025 Pg(0.022-0.031 Pg).尽管由于泥炭地性质不同等原因使得结果与已有文献有一些误差,但对结果的分析也验证了这一方法的可行性,值得进一步研究与完善.
URL标识查看原文
WOS研究方向Environmental Sciences & Ecology (provided by Clarivate Analytics)
语种中文
CSCD记录号CSCD:5792874
源URL[http://210.75.237.14/handle/351003/29800]  
专题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领域_生态研究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领域_中国科学院山地生态恢复与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食品安全与环境治理领域_环境微生物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通讯作者陈槐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山地生态恢复与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2.中国科学院全球变化研究若尔盖生态站;
3.纽芬兰纪念大学可持续资源管理系;
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生态预测与全球变化实验室;
5.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
6.新罕布什尔大学地球海洋与空间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刘欣蔚,吴江华,朱单,等. 三江平原泥炭地过去10 ka泥炭储量与碳储量的模型估算[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6,22(4):586-591.
APA 刘欣蔚.,吴江华.,朱单.,朱求安.,吴宁.,...&陈槐.(2016).三江平原泥炭地过去10 ka泥炭储量与碳储量的模型估算.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2(4),586-591.
MLA 刘欣蔚,et al."三江平原泥炭地过去10 ka泥炭储量与碳储量的模型估算".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2.4(2016):586-591.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成都生物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