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幼龄粗枝云杉(Picea asperata)根系的觅食能力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南宏伟1,2; 刘庆2; 肖群英2,3 |
刊名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
出版日期 | 2015-06-25 |
卷号 | 21期号:3页码:547-554 |
关键词 | 粗枝云杉 觅食能力 根系形态 根系生理 根系生物量 |
ISSN号 | 1006-687X |
DOI | 10.3724/SP.J.1145.2015.02033 |
其他题名 | Root foraging ability of spruce (Picea asperata) in two growth stages |
产权排序 | 2 |
文献子类 | Article |
英文摘要 | 于四川省理县米亚罗林区选择幼龄期及中龄期两种生长阶段粗枝云杉个体为研究对象,采用挖掘法搜集全部根系,基于根系生物量及形态指标,从觅食器官总量角度定量衡量研究对象根系的觅食能力,并结合根序分级理论,基于前五级根序生理指标对其细根内部组分觅食效率进行评价,揭示其异质性规律. 结果显示,9年、12年和29年生云杉侧根总生物量分别为154.50、2 195.27、7 380.60 g,总表面积分别为3 295.38、39 564.93、179 023.54 cm~2,其中细根生物量依次为27.74、188.79、1 022.89 g,总表面积分别为2 353.97、19 395.49、98 551.54 cm~2. 根系比根长、总氮含量同根系觅食能力存在正相关关系. 随着根序的增加,云杉前五级根系比根长、总氮含量呈显著下降趋势(P = 0.000),因此,一级根至五级根根系觅食能力逐渐下降,细根内部组分觅食能力存在显著异质性. 其中,一级根比根长和总氮含量远远大于其他根序,是云杉细根内部觅食能力最高的部分. 云杉前五级根序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及其组分含量较低,随根序增加无显著变化规律,各根序自身NSC储量无法成为其觅食行为的主要能量供应源. 上述研究结果为植物行为学研究,乃至森林地下生态学过程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同时进一步丰富了对树木根系结构与功能的认识. |
URL标识 | 查看原文 |
WOS研究方向 | Forestry (provided by Clarivate Analytics) |
语种 | 中文 |
CSCD记录号 | CSCD:5463216 |
源URL | [http://210.75.237.14/handle/351003/29969] ![]() |
专题 |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领域_生态系统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育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领域_中国科学院山地生态恢复与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领域_生态研究 |
通讯作者 | 刘庆 |
作者单位 | 1.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 2.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山地生态恢复与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生态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育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3.中国科学院大学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南宏伟,刘庆,肖群英. 中幼龄粗枝云杉(Picea asperata)根系的觅食能力[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5,21(3):547-554. |
APA | 南宏伟,刘庆,&肖群英.(2015).中幼龄粗枝云杉(Picea asperata)根系的觅食能力.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1(3),547-554. |
MLA | 南宏伟,et al."中幼龄粗枝云杉(Picea asperata)根系的觅食能力".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1.3(2015):547-554.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成都生物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