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长江上游的生态环境问题、根源及其治理方略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刘照光; 包维楷; 吴宁; 刘庆; 潘开文; 陈庆恒; 印开蒲
刊名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出版日期2000-12-30
卷号22期号:S1页码:32-35
ISSN号1006-6055
关键词长江上游地区 生态建设 环境退化 脆弱性 人为干扰
DOI10.16507/j.issn.1006-6055.2000.s1.017
产权排序1
文献子类Article
英文摘要长江上游地区面临着自然生态系统退化严重 ,农耕地衰退严重 ,水土流失加剧 ,水资源和水环境形势严峻 ,地质灾害频繁等重大环境问题。上游山地生态系统的退化是系统自身的脆弱和不稳定性与外在的人为干扰综合作用的结果。系统本身的脆弱和不稳定性是退化的内因 ,人为干扰则是其退化发生的驱动力。科技为先导 ,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是关键 ,社会与群众参与是基础是治理的根本原则。治理必须首先进行山地生态系统治理的景观工程设计和生态经济功能分区 ,然后分区分段同时治理和调控管理 ,形成综合的生态系统工程。
语种中文
源URL[http://210.75.237.14/handle/351003/30064]  
专题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领域_生态研究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刘照光,包维楷,吴宁,等. 长江上游的生态环境问题、根源及其治理方略[J].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0,22(S1):32-35.
APA 刘照光.,包维楷.,吴宁.,刘庆.,潘开文.,...&印开蒲.(2000).长江上游的生态环境问题、根源及其治理方略.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2(S1),32-35.
MLA 刘照光,et al."长江上游的生态环境问题、根源及其治理方略".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2.S1(2000):32-35.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成都生物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