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长类社会行为的生态选择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赵其昆 |
刊名 | 动物学研究
![]() |
出版日期 | 1999 |
卷号 | 20期号:2页码:137-145 |
关键词 | 繁殖时间-能量预算 广义自然选择 社会行为 生态选择 雄-婴照料 |
ISSN号 | 0254-5853 |
其他题名 | Ecological Selection of Primate Social Behavior |
英文摘要 | 因为“乱交”和父子关系模糊,北非猕猴(Macacasylvanus)的高强度雄-婴照料(IMC)超越了性/亲选择理论的作用范围,而使行为灵长类学界陷入理论困境。我们发现藏猕猴(Mthibetana)雄性交配机会是等级和年龄依赖的,因而父-子认知程度明显高于北非猕猴,但二者有相似的IMC和贫乏生境(高纬度、高海拔和少果实),昭示了行为-生境的逻辑联系。峨眉山藏猕猴除秋季有猕猴属动物喜食的果实和竹笋供应外,其他季节不得不以树叶和青草薄壁细胞中少量的单糖为能源。有趣的是,它们的断奶(婴幼儿生存的瓶颈)期起点和交配也集中在秋季;其代价是半数婴儿要出生在隆冬时节。由此引出的冬季能耗增加(维持体温和妊娠、哺乳)与食物匮乏的矛盾,则以越冬前储能(脂肪)、越冬后期消耗身体结构材料的方式解决。这表现为成年体重在秋末升至年周期波动的峰值,冬末降至谷点;以平均值141(F)和183kg(M)为基准,则波动幅度为±19%(F)和±7%(M)。其中,冬末高达27倍的两性失重比给出了二者繁殖投资差异的近似测度,也昭示了雄性对雌性“雪中送炭”或IMC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如此,IMC与贫乏生境的逻辑联系获得了必要的生理学支持“? |
URL标识 | 查看原文 |
语种 | 中文 |
资助机构 | Wenner 2 Gren 人类学研究基金会 , 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 , 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 , 中科院资环重大项目专题资助项目 ; Wenner 2 Gren 人类学研究基金会 , 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 , 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 , 中科院资环重大项目专题资助项目 |
公开日期 | 2010-08-24 |
源URL | [http://159.226.149.42:8088/handle/152453/3675] ![]() |
专题 | 昆明动物研究所_其他 |
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昆明650223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赵其昆. 灵长类社会行为的生态选择[J]. 动物学研究,1999,20(2):137-145. |
APA | 赵其昆.(1999).灵长类社会行为的生态选择.动物学研究,20(2),137-145. |
MLA | 赵其昆."灵长类社会行为的生态选择".动物学研究 20.2(1999):137-145.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昆明动物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