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毒中两种活性成份——中华眼镜蛇(Naja naja atra)蛇毒神经生长因子及烙铁头(Trimeresurus mucrosquamatus)蛇毒磷脂酶A_2样肌肉毒的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徐天瑞 |
答辩日期 | 1998-07 |
文献子类 | 博士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授予地点 | 北京 |
导师 | 熊郁良 |
关键词 | 神经生长因子 中华眼镜蛇蛇毒 棉酚 生殖 磷酯酶a_2 烙铁头蛇毒 肌肉毒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肝素 |
英文摘要 | 本文采用与前人不同的新方法,利用离子交换、分子筛和快速蛋白质液相色谱(FPLC)从中华眼镜蛇华南亚种(Naja naja atra)蛇毒中分离纯化一种神经生长因子(NGF),其SDS-PAGE分子量为13500,等电点为7.2。与小鼠颌下腺神经生长因子相比中华眼镜蛇毒神经生长因子具有较低的活性。其N端蛋白质序列与其它眼镜蛇属蛇毒神经生长因子一致。用PCR方法扩增了该蛋白的编码基因并进行了序列测定。大鼠腹腔注射中华眼镜蛇毒神经生长因子可增加其附睾尾部精子的活力,提高交配雌鼠的怀孕率和胎仔数,并可以拮抗棉酚对睾丸的破坏作用,降低因棉酚损伤而升高的血清LH、FSH水平。这些结果提示神经生长因子能改善雄性大鼠的生殖功能,具有明显的促生育作用。在从烙铁头(Trimeresurus mucrosquamatus)蛇毒中分离神经生长因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新的碱性磷酯酶A_2样肌肉毒,命名为TMPB,其SDS-PAGE分子量为16000,等电点为9.2。其N端24个氨基酸序列与烙铁头属的其它磷酯酶A_2同源性较低。TMPB没有明显的水解卵磷脂活性,但它的肌肉毒和血小板聚集抑制活性却极强,其肌肉毒和血小板聚集抑制活性可被肝素所抑制。 |
语种 | 中文 |
公开日期 | 2010-10-15 |
源URL | [http://159.226.149.42:8088/handle/152453/6201] ![]() |
专题 | 昆明动物研究所_其他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徐天瑞. 蛇毒中两种活性成份——中华眼镜蛇(Naja naja atra)蛇毒神经生长因子及烙铁头(Trimeresurus mucrosquamatus)蛇毒磷脂酶A_2样肌肉毒的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1998.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昆明动物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