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西南亚高山冬瓜杨和峨眉冷杉吸收根特征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赵小祥1,2; 王根绪1; 杨凯1; 杨阳1; 冉飞1; 段宝利1; 类延宝1; 杨燕1
刊名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出版日期2019
卷号25期号:5页码:1068-1074
关键词吸收根 形态特征 阔叶落叶树 针叶树 土壤养分
ISSN号1006-687X
DOI10.19675/j.cnki.1006-687x.2019.01015
其他题名Characteristics of absorptive roots of subalpine Populus purdomii and Abies fabri in Southwest China
产权排序1
文献子类Article
英文摘要植物的吸收根是植物从土壤中获取资源的重要器官,其快速周转在生态系统碳循环和养分循环中充当着重要作用,而且其形态特征也反映了植物根系对地下资源利用策略的异同.以海螺沟冰川末端原生演替后期非顶极落叶阔叶林优势物种冬瓜杨(Populus purdomii)和顶极的暗针叶林群落优势物种峨眉冷杉(Abies fabri)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土钻法获取两种优势物种的吸收根,分别测定两个优势树种的吸收根形态特征及对应的林下土壤养分含量、温度和湿度.结果显示:(1)两个森林群落林下的土壤温湿度差异不显著,但峨眉冷杉群落土壤总氮、有效氮、有效磷、铵态氮及硝态氮显著高于冬瓜杨群落;(2)峨眉冷杉的总根长、根长密度、比根长和比表面积显著低于冬瓜杨,平均根直径、总根体积和生物量密度显著高于冬瓜杨;(3)冗余分析表明,冬瓜杨和峨眉冷杉的部分吸收根形态特征和土壤养分存在着正相关性,其中冬瓜杨林下土壤有效氮、总磷分别和冬瓜杨根长密度、根比表面积呈显著正相关,峨眉冷杉林下土壤有效氮和峨眉冷杉吸收根平均直径呈显著正相关.上述研究结果说明土壤中氮和有效磷养分显著不同可能是造成冬瓜杨和峨眉冷杉吸收根形态特征差异的重要因素.
语种中文
CSCD记录号CSCD:6606190
源URL[http://ir.imde.ac.cn/handle/131551/34470]  
专题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_山地表生过程与生态调控重点实验室
通讯作者杨燕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2.中国科学院大学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赵小祥,王根绪,杨凯,等. 西南亚高山冬瓜杨和峨眉冷杉吸收根特征[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9,25(5):1068-1074.
APA 赵小祥.,王根绪.,杨凯.,杨阳.,冉飞.,...&杨燕.(2019).西南亚高山冬瓜杨和峨眉冷杉吸收根特征.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5(5),1068-1074.
MLA 赵小祥,et al."西南亚高山冬瓜杨和峨眉冷杉吸收根特征".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5.5(2019):1068-1074.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