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滇池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冯秋园2; 王殊然1; 刘学勤1; 刘永2
刊名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出版日期2020
卷号56期号:1页码:184
关键词Lake Dianchi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structure environmental factors seasonal variation spatial variation 滇池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季节变化 空间变化
ISSN号0479-8023
DOI10.13209/j.0479-8023.2019.128
英文摘要在滇池外海选取8个样点,调查分析主要的环境因子和浮游植物群落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并识别其相关关系。在滇池共检测出浮游植物6门49属84种,其中绿藻门的种类数最多,占59.2%,其次是蓝藻门,占16.67%,硅藻门占5.95%;全年蓝藻门占优势,春季隐球藻(Aphanocapsa sp.)占优势,其他季节微囊藻(Microcystis sp.)占绝对优势。研究结果表明: 1)藻密度和生物量的季节变化不一致,与藻类组成的季节演替以及不同藻类的生物量大小存在较大差异有关; 2) 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H)较小,季节变化不显著; 3)藻密度和生物量与TP正相关,与${\rm{NO}}_3^ - $和N:P负相关;而H与TP负相关,与${\rm{NO}}_3^ - $和N:P正相关; 4)营养盐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分布的关键因子,滇池最重要的优势种微囊藻的密度和生物量与pH、${\rm{NH}}_4^ + $和TP浓度正相关,与${\rm{NO}}_3^ - $、N:P、TN、DOC和TOC的浓度负相关。推测除环境因子外,绿藻、硅藻等优势度较小的藻类受其他生物因素的影响较大(如种间竞争和捕食等),掩盖了环境因子对藻类的真实影响。
语种英语
源URL[http://ir.ihb.ac.cn/handle/342005/36127]  
专题水生生物研究所_淡水生态学研究中心_期刊论文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2.北京大学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冯秋园,王殊然,刘学勤,等. 滇池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56(1):184.
APA 冯秋园,王殊然,刘学勤,&刘永.(2020).滇池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56(1),184.
MLA 冯秋园,et al."滇池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6.1(2020):184.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水生生物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