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疼痛捕获注意的时间动态过程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宫文潇
答辩日期2020-06
文献子类博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导师罗非
关键词疼痛 注意捕获 时间动态
学位名称理学博士
学位专业认知神经科学
其他题名The Temporal Dynamics of Attentional Capture by Pain
英文摘要

疼痛对个体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是机体处于危险的原型预警信号,表示机体己经或即将发生组织损伤。疼痛的预警意义使其会自动捕获注意,干扰当前认知活动。大量研究显示,个体对疼痛具有注意偏向,疼痛相关信息能够改变注意资源的空间分配,使其他信息分配到较少的注意资源。但是,当前关于疼痛和注意研究主要集中在注意的空间维度,缺乏时间维度的系统探讨:首先,疼痛刺激对注意的捕获是否会导致后续的认知活动受损(我们称之为疼痛的“后续干扰效应”),目前缺少系统的实证研究;其次,疼痛的“后续干扰效应”的时间动态、影响因素、神经机制尚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在己有研究基础上,本论文提出,由于疼痛刺激会捕获过多注意资源,导致分配到后续认知活动的资源减少,进而导致疼痛刺激后一定时间内进行的认知活动表现受损,其受损的程度受到刺激属性和认知活动的特性影响。

为了探究上述问题,本文设计四个研究。研究一是综述性元分析,首先确定疼痛对注意不同成分的即时干扰效应。将己有的探究疼痛对注意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提取,进行元分析,得到较为可靠的结论。元分析发现,疼痛刺激对指向注意和持续注意有干扰效应,对执行注意没有影响。确定了疼痛对注意不同成分即时干扰效应的选择性。研究二创新性地设置疼痛刺激与注意任务之间的时间间隔 (ISI),观察不同组别被试在不同ISI条件下的注意表现,分别探究热痛对注意不同成分(实验一,指向注意;实验二,执行注意)的“后续干扰效应”。采用3(被试组别:疼痛组,非痛组,控制组)X 4 ( ISI: 0 ms, 250 ms, 750 ms, 1500 ms的混合设计,发现热痛对指向注意的后续干扰持续至少1500 ms,对执行注意没有影响。实验三、四采用电刺激重复实验一、二,以探究疼痛刺激类型对“后续干扰”的影响,结果发现,电刺激对指向注意的后续干扰持续约1250 ms,对执行注意没有影响。研究二证明疼痛刺激存在“后续干扰效应”,具体持续时间受后续任务类型及疼痛类型影响。研究三采用疼痛相关信息探究“后续干扰效应”是否受到与疼痛相关/无关调节。实验五、六分别采用词汇判断和结构判断任务,采用3(被试组别:疼痛组,非痛组,控制组)X3(词汇类型:疼痛词,消极词,积极词)X 3 CISI: 0 ms, 250 ms, 1250 ms)的混合设计,探究疼痛对后续的疼痛相关信息加工的影响,结果发现,后续任务是否与疼痛相关并不影响其“后续效应”。研究四采用脑电技术探究疼痛影响注意时间维度分配的神经机制,采用单因素三水平的被试间实验设计,发现疼痛呈现后的50-125 ms对注意资源的分配有显著影响,这与疼痛刺激诱发的脑电成分的感知觉成分的时间窗一致。这一结果表明,疼痛的感知觉维度的凸显性改变了注意资源的时间维度上的分配。

总之,本论文从行为学和脑电方面验证了疼痛刺激的“后续干扰效应”及其时间动态、影响因素及神经机制。这些研究为我们对疼痛与注意的相互关系提供动态研究的新视角。

语种中文
页码142
源URL[http://ir.psych.ac.cn/handle/311026/31766]  
专题心理研究所_健康与遗传心理学研究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宫文潇. 疼痛捕获注意的时间动态过程[D].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2020.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心理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