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聚糖烟酰胺席夫碱铜配合物抑菌机制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马玉珍![]() |
答辩日期 | 2020-05-15 |
文献子类 | 博士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授予地点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导师 | 李鹏程 |
关键词 | O-csln-cu 辣椒疫霉菌 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联合分析 抑卵菌机制 |
学位名称 | 理学博士 |
学位专业 | 海洋生物学 |
英文摘要 | 随着铜在农药中的广泛应用,铜杀菌剂经历了无机铜、合成有机铜和天然有机铜三个发展阶段。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友好的要求不断提高,高效低毒的天然基质铜是未来农药的发展趋势。目前铜制剂的抗菌机制研究主要集中在细菌,而抗真菌尤其是卵菌机制尚不清楚。本实验室以甲壳素/壳聚糖(CS)为基质,合成了一种天然有机铜制剂—壳聚糖烟酰胺席夫碱铜配合物(O-CSLn-Cu),并以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为研究对象,采用串联质谱(TMT)蛋白质组学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非靶向代谢组学相结合的方法,从蛋白质组的调控通路分析,到代谢组的调控通路验证,最终以联合分析与表型验证相结合的方式,逐步推理出O-CSLn-Cu对P. capsici Leonian的抑真菌机制。该研究不仅为大分子杀菌剂的抑菌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也为该有机铜制剂的产业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本文深入研究了O-CSLn-Cu对P. capsici Leonian的抑真菌机制,获得主要结果如下:
综上,本研究利用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探究了P. capsici Leonian在O-CSLn-Cu作用下的分子反应。结合多角度的抑菌靶标分析及验证,发现O-CSLn-Cu能够破坏菌丝形态,损伤细胞膜结构和功能,降低细胞膜选择透过性和流动性;同时进入胞内引起线粒体损伤,降低线粒体能量代谢效率,进而影响ATP水平,最终导致P. capsici Leonian死亡。因此O-CSLn-Cu是一个多靶标,高效率的抗真菌剂。 |
学科主题 | 理学 |
语种 | 中文 |
页码 | 142 |
源URL | [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64675] ![]() |
专题 | 海洋研究所_实验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马玉珍. 壳聚糖烟酰胺席夫碱铜配合物抑菌机制研究[D].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2020.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