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西北太平洋真江蓠(Agarophyton vermiculophyllum)谱系地理结构及保护应用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钟凯乐
答辩日期2020-05-20
文献子类硕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导师胡自民
关键词真江蓠,遗传多样性,系统地理学,西北太平洋,保护应用,agarophyton Vermiculophyllum, Genetic Diversity, Phylogeography, Northwest Pacific, Conservation Application
学位名称工程硕士
英文摘要

西北太平洋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多样性,第四纪末期以来冰期-间冰期所介导的海岸线变迁,使其成为海洋生物物种形成和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的热点区域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加剧,西北太平洋地区的物种分布范围不断缩小、多样性不断遭到破坏,对海洋生物资源开展保护研究刻不容缓。真江蓠Agarophyton vermiculophyllum (Ohmi) Gurgel, J.N. Norris et Fredericq原产于西北太平洋,在分类学上隶属于红藻门(Rhodophyta),真红藻纲(Florideophyceae),江蓠目(Gracilariales),江蓠科(Gracilariaceae),Agarophyton属,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真江蓠也因其在欧洲和北美的大范围入侵而引起广泛的研究兴趣。然而,目前关于西北太平洋地区真江蓠的谱系地理结构和群体遗传多样性等信息尚不明确。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第一亚基(cox1)和微卫星(SSR)研究西北太平洋真江蓠谱系地理模式和群体遗传分化特征,主要结果如下:

1)我们利用cox1片段(1214bp)分析西北太平洋地区48个真江蓠群体(611个体)的谱系地理模式、群体多样性和遗传分化,发现其总体呈现高单倍型多样性(Hd=0.6632)和低核苷酸多样性(π=0.2473×10- 2)的特点,其中日本群体具有最高的遗传多样性。基于贝叶斯法(Bayesian InferenceBI)和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构建的cox1单倍型系统进化树显示在西北太平洋真江蓠已分化为五个遗传谱系,且谱系之间分化显著,分化时间约在0.02~0.05 Ma。在48个真江蓠群体间,大部分遗传分化显著(70.8%Fst>0.25p<0.05)。S-DIVA分析显示,西北太平洋地区真江蓠的祖先在冰期广泛分布于日本太平洋沿岸、东海(冲绳海槽)和南海等三个生物地理区。这些综合证据表明在西北太平洋第四纪末期气候振荡期间,真江蓠可能在多个分散的冰期避难所中存留下来。

2)我们利用10对微卫星(SSR)对西北太平洋地区38个真江蓠群体(555个体)进行遗传结构和多样性分析。共获得126个等位基因,各位点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为4.290,其它各项遗传参数较小,表明西北太平洋真江蓠群体遗传多样性偏低。群体内近交系数Fis0.3455)和群体间近交系数Fit0.7303)表明西北太平洋真江蓠群体存在一定程度的近交,具有杂合子缺失现象。Structure结构分析显示真江蓠分为四个遗传组,特别是在山东半岛东南部检测到少见的遗传隔离,日本海和日本群体聚为一个遗传组且遗传混杂明显。Fst0.5879)、Nei’s遗传距离和基因流Nm=0.1752)显示西北太平洋真江蓠群体间分化显著但基因流有限。除西北太平洋古气候和洋流因素外,真江蓠的这些遗传特征可能与其生殖模式、微地理环境的选择压力和人类活动有关。

本研究系统阐述了西北太平洋地区真江蓠群体遗传结构、多样性特征和遗传变异的时空分布模式,并解释了这种谱系地理模式形成的潜在因素。相关结果不仅为后续研究真江蓠的入侵路径和遗传机制奠定基础,而且为其自然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学科主题生物学
语种中文
源URL[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64665]  
专题海洋研究所_实验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钟凯乐. 西北太平洋真江蓠(Agarophyton vermiculophyllum)谱系地理结构及保护应用研究[D].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0.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