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戊糖乳杆菌HC-2降低黄曲霉毒素B1对凡纳对虾毒害作用的初步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房涵
答辩日期2020-05-20
文献子类硕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导师王雷
关键词凡纳对虾 戊糖乳杆菌hc-2 黄曲霉毒素b1 肝胰腺 肠道
学位名称工程硕士
英文摘要

本研究以凡纳对虾(Penaeus vannamei)为研究对象,投喂添加戊糖乳杆菌HC-2Lactobacillus pentosus HC-2)和黄曲霉毒素B1(AFB1)的饲料,探讨在对虾养殖中,益生菌-戊糖乳杆菌HC-2对降低黄曲霉毒素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从组织学、基因表达、酶活性以及肠道菌群变化方面初步研究戊糖乳杆菌HC-2对在AFB1刺激下的凡纳对虾肝胰腺和肠道的保护作用机制。

将健康的凡纳对虾(900尾)随机分成三组,分别投喂基础饲料、添加AFB1500 μg/kg)饲料以及添加AFB1500 μg/kg+戊糖乳杆菌HC-25 × 10 8 CFU/g)饲料6周。在试验结束后,统计分析对虾存活和生长状况,分别取三组对虾的肝胰腺和肠道进行显微观察、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测定、肝胰腺酶活性的测定以及肠道菌群的分析。

在投喂AFB1后,AFB1+ HC-2组的存活率(AFB1:37%AFB1+ HC-2:49%,对照组:61%)和增重百分比(AFB1:98.28%AFB1+ HC-2:112.40%,对照组:111.27%)均高于AFB1组。三组对虾通过组织切片观察肝胰腺的组织变化,AFB1+HC-2组与AFB1组相比损伤程度较轻。同对照组相比,AFB1组和AFB1+HC-2组的肝胰腺免疫相关基因RabGSTmucin-like PMDorsalRelishPro-PO的相对表达量均呈现显著下调(P<0.05),且与AFB1组相比,AFB1+HC-2组的免疫相关基因GSTDorsalPro-Po的相对表达量下调幅度较小(P<0.05)。与对照组相比,AFB1组和AFB1+HC-2组的碱性磷酸酶活性(AKP)明显上升、且AFB1+HC-2组的AKP活性高于AFB1组。与对照组相比,AFB1组和AFB1+HC-2组中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活性明显升高,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AFB1组和AFB1+HC-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且三组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戊糖乳杆菌HC-2AFB1刺激下的凡纳对虾肝胰腺组织结构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对部分免疫基因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有显著影响,但对肝胰腺总抗氧化能力没有显著影响。

利用组织切片观察肠道组织的形态变化,AFB1+HC-2组肠道形态较AFB1组损伤程度轻。与对照组相比,AFB1组和AFB1+HC-2组的免疫相关基因RabGSTmucin-like PMDorsalPro-PO均呈现显著下调(P<0.05),并且AFB1+HC-2组的免疫相关基因RabGSTmucin-like PMDorsalPro-PO的表达水平均高于AFB1组(P<0.05),但Relish基因的表达在对照组和实验组间无显著变化。肠道菌群分析表明,对照组、AFB1组和AFB1+HC-2组的肠道菌群的群落结构存在明显差异。三组共同拥有的OTU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 )有440个,其中在对照组中特有的OTU最少(522OTU)。AFB1+HC-2组特有的OTU最多(862OTU)。在三组中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为主,其中变形菌门丰度最高。与对照组相比,AFB1+HC-2组的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显著增加,而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明显降低。AFB1组与对照组相比,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明显降低,而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明显增加。在属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肠道菌群的相对丰度变化很大。AFB1+HC-2组的发光杆菌属(Photobacterium )和弧菌属(Vibrio)的相对丰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脱硫球茎菌属(Desulfobulbus)颤螺旋菌属(Oscillospira)的相对丰度降低。AFB1颤螺旋菌属(Oscillospira)和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的相对丰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脱硫球茎菌属(Desulfobulbus)相对丰度则明显降低。在AFB1组的肠道菌群中标志物种为脱硫弧菌目(Desulfovibrionales)差异最为显著,在AFB1+HC-2组中乳杆菌科(Lactobacillaceae)差异最为显著。结果表明,戊糖乳杆菌HC-2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对AFB1影响的凡纳对虾的生长性能和抗性有积极影响。

在养殖实践中,戊糖乳杆菌HC-2可以用来减少黄曲霉毒素的危害。这可能与戊糖乳杆菌HC-2对维持肠粘膜结构完整性、促进免疫相关基因表达和调节肠道菌群组成的作用有关。

上述结果为应用戊糖乳杆菌HC-2降低对虾养殖中黄曲霉毒素损伤提供了数据支持,并从组织结构、基因表达、抗氧化系统以及肠道微生物等角度加深了对其保护作用机制的认识。相关数据为乳酸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以及黄曲霉毒素毒性的降低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策略。

语种中文
目次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 凡纳对虾的养殖现状... 1

1.2 黄曲霉毒素研究现状... 1

1.2.1黄曲霉毒素的理化性质... 2

1.2.2黄曲霉毒素的毒性作用机制... 2

1.2.3曲霉毒素对养殖生物的影响... 5

1.2.4曲霉毒素的防控措施... 5

1.3 乳酸菌的研究现状... 7

1.3.1乳酸菌的益生机理... 7

1.3.2乳酸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9

1.3.3戊糖乳杆菌HC-2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10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0

第二章 戊糖乳杆菌HC-2对 AFB1刺激凡纳对虾生长及肝胰腺影响的研究... 11

2.1 引言... 11

2.2 材料方法... 11

2.2.1 实验动物及培养条件... 12

2.2.2 菌株及培养条件... 12

2.2.2 实验饲料的制备及饲养管理... 12

2.2.3 样品采集及生长指标的计算... 12

2.2.4 组织切片的制备... 13

2.2.5 免疫基因表达的测定... 13

2.2.6 抗氧化酶活的测定... 14

2.2.7 统计分析... 15

2.3 实验结果... 15

2.3.1 生长和存活指标分析... 15

2.3.2 肝胰腺组织形态学分析... 15

2.3.3 肝胰腺免疫相关基因表达... 16

2.3.4 肝胰腺相关酶活性变化... 17

2.4 讨论... 17

2.5 小结... 21

第三章 戊糖乳杆菌HC-2对AFB1刺激的凡纳对虾肠道影响的研究... 23

3.1 引言... 23

3.2 材料方法... 23

3.2.1实验动物及培养条件... 24

3.2.2实验饲料的制备及饲养管理... 24

3.2.3样品采集... 24

3.2.4组织切片的制备... 24

3.2.5免疫基因表达的测定... 24

3.2.6微生物总DNA提取及高通量测序分析... 24

3.2.7统计分析... 26

3.3 实验结果... 26

3.3.1肠道组织形态学分析... 26

3.3.2肠道免疫相关基因表达... 27

3.3.3肠道菌群分析... 28

3.4 讨论... 35

3.5 小结... 40

第四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41

4.1 主要结论... 41

4.2 创新点... 41

4.3 展望... 42

参考文献... 43

... 53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4

 

源URL[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64735]  
专题海洋研究所_实验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房涵. 戊糖乳杆菌HC-2降低黄曲霉毒素B1对凡纳对虾毒害作用的初步研究[D].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0.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