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中国石炭纪综合地层和时间框架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王向东1; 胡科毅2; 郄文昆1; 盛青怡1; 陈波1; 林巍1; 要乐1; 王秋来1; 祁玉平1; 陈吉涛1
刊名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出版日期2019
卷号49期号:1页码:139-159
ISSN号1674-7240
英文摘要

石炭纪共持续了60Myr,在地质年代表上起始于358.9Ma,结束于298.9Ma.按国际标准石炭系包含2个亚系6个统7个阶,其中3个阶的全球界线层型已经确立,包括杜内阶、维宪阶和巴什基尔阶;4个阶的全球界线层型尚没有确立,分别是谢尔普霍夫阶、莫斯科阶、卡西莫夫阶和格舍尔阶.本文基于华南的材料,运用以生物地层学为基础的多重地层划分和对比方法,建立了中国石炭纪年代地层框架.通过高精度的生物地层学研究工作,中国的石炭纪地层中可识别出牙形刺化石带37个,有孔虫(包括?类)化石带24个,菊石动物化石带13个,腕足动物化石带10个,四射珊瑚化石带10个.通过这些化石带确立的生物地层格架,建立中国区域性的石炭系年代地层框架(包括2个亚系4个统8个阶),可以与全球其他地区的区域性年代地层框架进行精确对比.同时,中国在石炭纪化学地层、层序地层、旋回地层、事件地层等研究方向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可以和全球进行良好对比.中国石炭纪地层工作在未来的推进,应加强海洋浅水相与深水相、海相与陆相地层的对比;加强旋回地层的高分辨率天文年代标尺研究;加强石炭纪古环境和古气候研究,包括反映不同古环境指标的锶同位素、氧同位素的研究,以及保存的植物化石气孔指数的研究等.

语种英语
源URL[http://ir.nigpas.ac.cn/handle/332004/26099]  
专题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2.南京大学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向东,胡科毅,郄文昆,等. 中国石炭纪综合地层和时间框架[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9,49(1):139-159.
APA 王向东.,胡科毅.,郄文昆.,盛青怡.,陈波.,...&宋俊俊.(2019).中国石炭纪综合地层和时间框架.中国科学地球科学,49(1),139-159.
MLA 王向东,et al."中国石炭纪综合地层和时间框架".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49.1(2019):139-159.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