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陆块周缘岩浆 Cu-Ni-Co 硫化物矿床形成的探讨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李文渊3; 王亚磊3; 钱兵3; 刘月高2![]() |
刊名 | 地学前缘
![]() |
出版日期 | 2020-05 |
卷号 | 27期号:2页码:276-293 |
关键词 | 岩浆铜镍钴硫化物矿床 造山带 岛弧 地幔柱 地壳混染 塔里木 Tarim Arc mantle plume magmatic Cu-Ni-Co sulfide deposit |
DOI | 10.13745/j.esf.sf.2020.3.22 |
其他题名 | Discussion on the formation of magmatic Cu-Ni-Co sulfide deposits in margin of Tarim Block |
英文摘要 | 因新发现的夏日哈木超大型岩浆铜镍钴硫化物矿床成岩成矿研究存在争议, 对岩浆铜镍钴硫化物矿床的成因机制又引发新一轮的关注。 中国造山带中铜镍钴硫化物矿床具有鲜明的分布特点,20 世纪80 年代东天山黄山东等一批岩浆铜镍钴硫化物矿床的发现, 曾经提出蛇绿岩形成铜镍钴硫化物矿床的观点, 而后出现了洋壳削减闭合陆 陆碰撞后新生陆壳裂陷槽环境形成铜镍钴矿的主流认识; 进入21 世纪后, 随着塔里木早二叠世大火成岩省的提出, 开始将东天山和新疆北山的岩浆铜镍钴硫化物矿床与塔里木大火成岩省的形成关联起来, 并认为是地幔柱作用的结果。 但随着研究的深入, 由于含铜镍钴镁铁 超镁铁岩地球化学具有典型的岛弧特征, 又将东天山铜镍钴矿床的形成与俯冲削减的板片再次联系了起来, 导致岩浆型铜镍钴硫化物矿床形成背景还存在较大争议。 我们认为岩石微量元素显示岛弧信息, 是俯冲交代及地壳混染引起的地球化学屏蔽效应; 铬尖晶石成分及所反映的氧逸度环境指示为张性环境, 而非岛弧。 塔里木陆块周缘3 期岩浆铜镍钴硫化物矿床成矿代表了中国最重要的3 期成镍事件, 实际反映了塔里木陆块在全球大陆聚散演化中与超大陆之间关键的聚散事件: (1)新元古代金川Cu-Ni-PGE 矿成矿代表了由于地幔柱作用以塔里木、 扬子和西澳大利亚陆块之间的裂解为起点的罗迪尼亚超大陆裂解事件, 直至早古生代形成原特提斯洋 古亚洲洋; (2)早古生代末夏日哈木 Ni-Co 矿则是代表冈瓦纳大陆南部裂解从而形成古特提斯洋的标志性事件;(3)晚古生代早二叠世坡一Cu-Ni 矿应是地幔柱作用潘吉亚超大陆生长大火成岩省的深成相组成。 本文系统总结了3 个矿床的成矿特征, 并对比了3 个矿床的区别。 尽管坡一在3 个矿床中有基性程度最高的母岩浆, 但坡一相对于夏日哈木、金川显示出低的地壳混染程度, 特别是地壳硫混染程度, 这可能是坡一成矿相对差的主要原因。 此外坡一不仅地壳混染程度低, 且其混染了较多的钙质, 抑制了硫化物饱和。 |
语种 | 中文 |
版本 | 出版稿 |
源URL | [http://ir.idsse.ac.cn/handle/183446/7780] ![]() |
专题 | 深海科学研究部_深海极端环境模拟研究实验室 |
通讯作者 | 李文渊 |
作者单位 | 1.长安大学 2.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3.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李文渊,王亚磊,钱兵,等. 塔里木陆块周缘岩浆 Cu-Ni-Co 硫化物矿床形成的探讨[J]. 地学前缘,2020,27(2):276-293. |
APA | 李文渊,王亚磊,钱兵,刘月高,&韩一筱.(2020).塔里木陆块周缘岩浆 Cu-Ni-Co 硫化物矿床形成的探讨.地学前缘,27(2),276-293. |
MLA | 李文渊,et al."塔里木陆块周缘岩浆 Cu-Ni-Co 硫化物矿床形成的探讨".地学前缘 27.2(2020):276-293.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