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中华猕猴桃不同倍性间杂交后代倍性分离和遗传变异分析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饶静云2,3; 刘义飞1; 黄宏文1
刊名园艺学报
出版日期2012
卷号39期号:08页码:1447-1456
关键词猕猴桃 杂交 跨倍性 倍性分离 流式细胞仪 AFLP 遗传距离
英文摘要了解不同倍性间杂交后代的倍性分离及其遗传分化规律对定向育种、多倍体种质创制及理论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流式细胞仪及 AFLP 分子标记检测不同倍性的 8 个中华猕猴桃杂交组合群体子代倍性分离及遗传分化规律。结果表明:六倍体母本‘新观 2 号’与二倍体父本‘红阳’雄系和‘桂海’雄系杂交子代群体创制出新的倍性个体(3x、4x、5x、7x、8x),且杂交组合群体的遗传多样性(H:0.4166和 0.4305)、Shannon 信息指数(I:0.5833 和 0.6053)、多态位点百分率(P:91.18%和 92.63%)均显著高于其他组合;而倍性差较小的 4 个杂交组合[4x(♀)× 6x(♂)、4x(♀)× 2x(♂)、4x(♀)× 2x(♂)和 2x(♀)× 4x(♂)],其基因多样性(0.3174、0.3346、0.3276 和 0.3198)、Shannon 信息指数(0.4269、0.4568、0.4420 和 0.4445)、多态位点百分率(71.27%、76.14%、74.72%和 75.84%)水平相对较低,且创制出奇数倍性个体(5x、3x、3x)。进一步遗传分析表明,除 6 号杂交组合[4x(♀)× 2x(♂)]外,绝大部分杂交组合的后代群体与母本具有更近的遗传距离。
源URL[http://210.77.82.179/handle/2SCSIERX/2958]  
专题研究领域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中国科学院植物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650
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49
3.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武汉 430074;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饶静云,刘义飞,黄宏文. 中华猕猴桃不同倍性间杂交后代倍性分离和遗传变异分析[J]. 园艺学报,2012,39(08):1447-1456.
APA 饶静云,刘义飞,&黄宏文.(2012).中华猕猴桃不同倍性间杂交后代倍性分离和遗传变异分析.园艺学报,39(08),1447-1456.
MLA 饶静云,et al."中华猕猴桃不同倍性间杂交后代倍性分离和遗传变异分析".园艺学报 39.08(2012):1447-1456.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华南植物园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