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摩尔浓度下淫羊藿苷及朝藿定C单体在斑马鱼骨质疏松模型中的活性研究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黄觅1,2; 冯晶1; 钟再选3; 何舜平3; 舒玉琴3; 贺江燕3; 王瑛2 |
刊名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 |
出版日期 | 2016 |
卷号 | 36期号:08页码:986-990 |
关键词 | 斑马鱼 淫羊藿苷 朝藿定C 鲑鱼降钙素 泼尼松龙 骨质疏松 |
英文摘要 | 目的用泼尼松龙诱导的斑马鱼骨质疏松模型评价相同摩尔浓度下淫羊藿苷和朝藿定C单体的抗斑马鱼骨质疏松作用。方法将受精后4日的斑马鱼胚胎分为S组(0.5%二甲亚砜DMSO)、A组(泼尼松龙25μmol/L,0.5%DMSO)、B组(2IU/L鲑降钙素,泼尼松龙25μmol/L,0.5%DMSO)、C组(淫羊藿苷1.5μmol/L,泼尼松龙25μmol/L,0.5%DMSO)、D组(淫羊藿苷15μmol/L,泼尼松龙25μmol/L,0.5%DMSO)、E组(淫羊藿苷150μmol/L,泼尼松龙25μmol/L,0.5%DMSO)、F组(朝藿定C 1.5μmol/L,泼尼松龙25μmol/L,0.5%DMSO)、G组(朝藿定C 15μmol/L,泼尼松龙25μmol/L,0.5%DMSO)、H组(朝藿定C 150μmol/L,泼尼松龙25μmol/L,0.5%DMSO)。所有培养液均含有0.5%DMSD。将各组幼鱼放置与24孔板中,每日更换培养液,在恒温环境28.5℃培养箱中,培养至第9天处死,以茜素红染色。用显微镜对斑马鱼颅骨腹侧进行观察,定量分析将成像染色区域。结果与S组比较,A组骨矿化累计光密度值降低(P<0.01);B组骨矿化累计光密度值升高(P<0.01)。而C、D、E组随浓度增加矿化面积呈微弱的递增趋势(P<0.05)。与A组比较,B组累计光密度值增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E组明显升高(P<0.05)。F、G组随浓度增加,矿化面积呈递增趋势,颅骨染色累计光密度值升高(P<0.05),H组内斑马鱼胚胎无存活。E、F、G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斑马鱼头颅骨染色清晰,脊椎骨及两旁鳃骨染色清晰。A组在相同染色区域的强度明显减少。B组在相同条件下呈现骨组织成骨加快,矿化面积明显增多,骨组织深染等特点。C、D、E、F、G组,在染色中颅骨矿化程度逐渐增加,椎骨及两侧腮骨矿化面积及染色强度递增,以椎骨改变最为显著,但均未达到B组的染色强度。结论斑马鱼骨质疏松模型是一种简单、高效的中药成分筛选模型,低浓度朝藿定C在该模型中的活性优于淫羊藿苷,高浓度朝藿定C的可能毒性作用还需要深入研究。 |
源URL | [http://210.77.82.179/handle/2SCSIERX/3114] ![]() |
专题 | 研究领域 |
作者单位 | 1.武汉市第一医院骨科,武汉 430022; 2.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中国科学院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应用植物学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650; 3.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 430072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黄觅,冯晶,钟再选,等. 相同摩尔浓度下淫羊藿苷及朝藿定C单体在斑马鱼骨质疏松模型中的活性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36(08):986-990. |
APA | 黄觅.,冯晶.,钟再选.,何舜平.,舒玉琴.,...&王瑛.(2016).相同摩尔浓度下淫羊藿苷及朝藿定C单体在斑马鱼骨质疏松模型中的活性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36(08),986-990. |
MLA | 黄觅,et al."相同摩尔浓度下淫羊藿苷及朝藿定C单体在斑马鱼骨质疏松模型中的活性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36.08(2016):986-990.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华南植物园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