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T聚变中子源驱动的嬗变系统的初步物理设计与包层中子学分析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曾秋孙8; 邹小亮8; 廉超8; 陈德鸿8![]() ![]() ![]() |
刊名 | 核科学与工程
![]() |
出版日期 | 2018 |
卷号 | 038 |
关键词 | 嬗变系统 GDT(gasdynamictrap) 聚变中子源 次临界包层 |
ISSN号 | 0258-0918 |
其他题名 | Preliminary Physical Design and Blanket Neutronics Analysis of a Transmutation System Driven by the Gas Dynamic Trap Based Fusion Neutron Source |
英文摘要 | 随着核裂变能的不断发展,在提供清洁能源的同时也带来了核废料处理的问题,特别是长寿命的高放射性核素安全处置变得越发重要,通过核嬗变处理核废料是一种公认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基于GasDynamicTrap(GDT)磁镜装置的聚变中子源具有物理与工程技术难度小、中子通量高、结构紧凑成本低的优点,非常适合作为嬗变系统的聚变驱动器。本文初步设计一套GDT聚变中子源驱动的次锕系核素嬗变系统,其中,GDT聚变中子源作为嬗变系统的驱动器,能够提供两个长度达4m、总中子产额达5.23×1018n/s的高中子通量区;次临界包层设计采用现有成熟的裂变反应堆技术。本文采用自主研发的中子输运设计与安全评价软件系统SuperMC及混合评价核数据库HENDL进行了中子学计算及性能分析,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该嬗变系统能够实现年处理95.1kg的次锕系核素,嬗变支持比达到4.8,同时产生450MW的电能,该嬗变系统具有较优的应用前景。 |
语种 | 中文 |
CSCD记录号 | CSCD:6231971 |
源URL | [http://ir.hfcas.ac.cn:8080/handle/334002/47731] ![]()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 2.中国科学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 3.中国科学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 4.中国科学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 5.中国科学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 6.中国科学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 7.中国科学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 8.中国科学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曾秋孙,邹小亮,廉超,等. GDT聚变中子源驱动的嬗变系统的初步物理设计与包层中子学分析[J]. 核科学与工程,2018,038. |
APA | 曾秋孙.,邹小亮.,廉超.,陈德鸿.,王明煌.,...&吴宜灿.(2018).GDT聚变中子源驱动的嬗变系统的初步物理设计与包层中子学分析.核科学与工程,038. |
MLA | 曾秋孙,et al."GDT聚变中子源驱动的嬗变系统的初步物理设计与包层中子学分析".核科学与工程 038(2018).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