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用后向空气轨迹方法对胶州湾主要大气污染物分布的分析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魏桢1; 李健军2; 王帅2; 王瑞斌2; 李国刚2; 刘建国1
刊名中国环境监测
出版日期2013
卷号000
关键词空气轨迹 方位贡献 胶州湾 主要大气污染物
ISSN号1002-6002
其他题名The Application of Air Trajectory and Sector Contribution Analysis on the Distribution of Major Air Pollutants in Jiaozhou Bay
英文摘要采用青岛崂山点位2005-2009年的大气监测数据,利用HYSPLIT4.8模式和象限分析方法,计算出污染物的方位贡献情况,判断出胶州湾大气污染物的传输路径主要为北、西北和西部路径,SO2NO2和PM10在北部和西北部象限的5年平均贡献率分别为25.32%和28.21%、21.16%和21.53%以及20.25%和22.83%,这与胶州湾东方和东南方为海洋、北方和西北方为工业城市有关。通过个例分析得出的传输路径与象限分析的结果一致。另一方面,胶州湾地区的主要污染物在过去5年中的年均值浓度变化显示,SO2浓度呈下降趋势,NO2浓度呈上升趋势,PM10浓度变化趋势不明显。为调查青岛市和周边5个省污染物排放水平对胶州湾污染物分布的影响,分析了2005-2009年的相关环境统计数据,SO2的排放量下降,燃料煤消耗量、氮氧化物排放量以及机动车数量逐年升高可能是导致胶州湾地区污染物浓度变化的原因。
语种中文
CSCD记录号CSCD:4776538
源URL[http://ir.hfcas.ac.cn:8080/handle/334002/101287]  
专题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2.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3.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4.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5.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6.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魏桢,李健军,王帅,等. 用后向空气轨迹方法对胶州湾主要大气污染物分布的分析[J]. 中国环境监测,2013,000.
APA 魏桢,李健军,王帅,王瑞斌,李国刚,&刘建国.(2013).用后向空气轨迹方法对胶州湾主要大气污染物分布的分析.中国环境监测,000.
MLA 魏桢,et al."用后向空气轨迹方法对胶州湾主要大气污染物分布的分析".中国环境监测 000(2013).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