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物种分化及多样性格局形成 ——来自高山倭蛙,蛙超科和蛙科的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张宝林
答辩日期2019-01
文献子类博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授予地点北京
关键词物种形成,物种分化,自然选择,冈瓦纳大陆,脚踏石 speciation, Diversification, Natural Selection, Gondwana Plate, Step-stone
学位名称理学博士
英文摘要

物种如何形成及分化一直以来是进化生物学领域中十分重要的研究内容,并且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同时,了解物种的形成和分化机制也将为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保护提供帮助。分子遗传数据所含有的信息量要远大于表型数据,基因组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海量的分子遗传数据,这使得进化生物学家们可以利用大量的DNA遗传变异信息来探讨影响物种种群内和物种之间遗传变异的各种因素。本文以两栖类中三个不同进化时间尺度的类群为研究对象,从种下和种上两个角度出发,分别利用基因组重测序和杂交富集的方法,探讨了不同进化时间尺度下两栖类的物种形成以及物种多样性形成问题。第一章,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什么是物种,以及物种的形成机制和理论模型,接着介绍了如何从基因组的角度来解析物种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最后介绍了种上的物种分化和多样性形成以及基因组技术在其中的应用。第二章,我们以青藏高原特有物种高山倭蛙为研究对象,利用基因组重测序的分析和方法,探讨了青藏高原复杂的地理环境、地质历史和生态环境对高山倭蛙的物种形成和群体分化的影响。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高山倭蛙东、西支系分别为两个不同的物种,东部内部支系的分化呈现与海拔相关的分化模式,选择和生态适应在高山倭蛙的种群分化和生殖隔离的形成中起主要推动作用。第三章,我们以两栖类物种多样性非常丰富(>1500种)且古老(~100Ma)的类群Natatanura为研究对象,通过探针杂交富集测序的方法,重建了该类群各主要支系的系统演化关系。基于此,我们重建并探讨了Natatanura的物种演化历史,发现冈瓦纳古陆的分离与后期重组对该类群的演化历史具有重要影响,该类群随印度板块的分离和漂移从冈瓦纳古陆扩散至劳亚大陆,其中印度板块在该类群的物种迁移扩散中扮演“脚踏石”的角色,从而拒绝从南极洲-澳大利亚-新几内亚扩散路径假说。后期由于大陆板块的重组又使得该类群能够多次独立返回至冈瓦纳大陆。第四章,建立在第三章中对Natatanura解决较好的骨干树基础上,我们挑选了其中的蛙科进行研究。该科是Natatanura类群中物种多样性非常丰富的一个科并且其系统发育关系在以往的研究中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通过探针杂交富集测序的方法,我们不仅获得了目标核基因序列,同时也获得了线粒体基因组。线粒体突变速率过快(大约是目标核基因的15倍)以及蛙科早期物种的快速分化是导致线粒体基因组不能解决蛙科系统发育关系的主要原因。利用杂交富集的基因,我们重建了蛙科各主要支系的系统发育关系。基于此,我们对现有蛙科的分类进行重新评估并提出一些建议。此外,我们联合GenBank中目前已有蛙科物种的分子数据,重建了蛙科所有物种的演化历史,发现其演化历史与古气候温度的变化呈现正相关。 第五章,我们对本论文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工作。

语种中文
源URL[http://ir.kiz.ac.cn:8080/handle/152453/12643]  
专题昆明动物研究所_昆明动物研究所
昆明动物研究所_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昆明动物研究所_两栖爬行类多样性与进化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宝林. 物种分化及多样性格局形成 ——来自高山倭蛙,蛙超科和蛙科的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9.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昆明动物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