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达曼海全新世古海洋环境演变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张玲芝 |
答辩日期 | 2019 |
授予单位 | 南海海洋研究所 |
导师 | 向荣 |
关键词 | 全新世,安达曼海,浮游有孔虫,古海洋环境,印度季风 |
学位名称 | 硕士 |
学位专业 | 海洋地质 |
其他题名 | The evolution of Holocene marine environment in Andaman Sea |
英文摘要 | 安达曼海是研究印度夏季风的良好区域,印度夏季风的演变与全球的气候变化关系密切,是影响地球上人口最稠密地区的亚洲季风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利用安达曼海ADM-C1孔浮游有孔虫群落以及Globigerinoides sacculifer壳体的氧同位素和Mg/Ca的记录,重建了安达曼海古海洋以及表层水体的温度与盐度的演化历史。研究发现该区浮游有孔虫群落总体以热带暖水分子Globigerinoides ruber、Gs sacculifer、Neogloboquadrina dutertrei和Pulleniatina obliquiloculata等为主。约10.7 ka前Globigerina bulloides的高含量与氧同位素突然偏负一致,可能指示了新仙女木事件。研究认为安达曼海不存在与冲绳海槽类似的晚全新世普林虫低值事件。研究显示全新世海洋环境呈现三个明显的阶段变化:早全新世 11-7.9 ka BP期间,浮游有孔虫群落以G. ruber、N. dutertrei与G. bulloides为主,反映了该阶段较强的夏季风降水导致表层水体盐度较低,同时冬季风的影响相对较强;7.9-3.8 ka BP期间,以G. ruber、P. obliquiloculata和Globigerinella aequilateralis为主,指示水体盐度仍然较低,同时次表层属种显著增多,对应了该阶段强盛的印度洋夏季风,上层海水混合强烈;3.8-0 ka BP期间,以G. sacculifer 、N. dutertrei和P. obliquiloculata为主要特征属种,G. ruber相对丰度明显下降,表明该时期表层海水的盐度有显著上升,对应了印度洋夏季风降水的明显减弱。安达曼海浮游有孔虫群落所呈现的全新世海洋环境阶段性变化和表层海水温盐度有很好的一致性,在10.7ka附近氧同位素值有一个突然的偏负,表层海水温度较低,盐度较高,可能指示新仙女木的结束; 10.7ka到 7.9ka,氧同位素值较低,海表温度偏高,海水盐度偏低,可能指示这一阶段夏季风带来了较大降雨,导致海表盐度较低;7.9-2.8ka期间,海表温度较低,盐度也为全新世最低值,指示该阶段夏季风带来的降水与径流最强,风强也最大,指示夏季风最强;2.8ka以来,氧同位素值又有所偏重,温度回升,盐度变重,指示夏季风变弱。 |
源URL | [http://ir.scsio.ac.cn/handle/344004/18108] ![]() |
专题 | 南海海洋研究所_学位论文(硕士)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张玲芝. 安达曼海全新世古海洋环境演变[D]. 南海海洋研究所. 2019.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南海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