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南海海盆深部岩石圈结构的地球物理-岩石学自洽模型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张文涛
答辩日期2019
授予单位南海海洋研究所
导师许鹤华
关键词南海,岩石圈,地球物理-岩石学,自洽模型,地幔组分
学位名称硕士
学位专业海洋地质
其他题名Integrated geophysical-petrological model of the lithospheric structure in the South China Sea Basin
英文摘要南海是世界著名的热带大陆边缘海之一,它位处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澳大利亚板块三大板块相互作用的关键部位,是全球构造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历来受到国内外地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和广泛研究。南海近乎完整的威尔逊循环,也是分析大陆张裂、海底扩张、俯冲消亡和碰撞造山等过程的绝佳场所。近些年来,南海地区开展了大量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但有关岩石圈的综合研究却比较偏少而且多以浅部地壳结构的研究为主,深部岩石圈地幔结构的综合研究还比较薄弱,严重阻碍了对南海的深入认识和正确理解。为此,本文将结合多种地球物理和岩石学资料,建立南海海盆深部岩石圈结构的地球物理-岩石学自洽模型并分析其地质意义。本文首次采用综合的地球物理-岩石学自洽方法(LitMod2D)来研究南海西部和东部的二维岩石圈结构。与以往的模型不同,该方法能够考虑岩石圈地幔组分不均一性和压力的影响,可以得到岩石圈地幔及上地幔深部(地表到400 km不连续面)的热、组分及地震波速度等结构。鉴于前人比较可靠的地壳结构,本文研究选取了分别穿过西南次海盆和东部次海盆的两条剖面(西部和东部剖面),结合最新的地球物理资料和全球岩石圈地幔组分信息,着重研究了现今的南海海盆深部岩石圈地幔结构特征,得出以下结论:岩石圈模型结果显示,研究区岩石圈厚度变化特征与构造单元及主要的构造边界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南海海盆岩石圈厚度普遍减薄至60-70 km之间,其中西南次海盆最薄西北次海盆最厚,琼东南盆地岩石圈有减薄趋势,在西沙-中沙群岛和中建南盆地处的岩石圈深度较为平缓,为85-95 km,礼乐滩处的岩石圈深度约90-100 km。岩石圈地幔组分显示南海北部陆缘岩石圈地幔组分为元古宙组分,洋陆过渡带附近为过渡型组分,海盆区均为富集的显生宙组分,其中模型结果显示西南次海盆和东部次海盆镁指数分别为89.5和89.9,西南次海盆比东部次海盆更富集并更接近下部软流圈组分,推测南海海盆东西两边具有不同的演化历史。结合地质背景、地球化学数据分析认为地幔柱可能对南海海底扩张造成影响,受其影响西南次海盆更富集,岩石圈地幔密度更大,进而引起西南次海盆地形深但热流大的异常现象。
源URL[http://ir.scsio.ac.cn/handle/344004/18109]  
专题南海海洋研究所_学位论文(硕士)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文涛. 南海海盆深部岩石圈结构的地球物理-岩石学自洽模型[D]. 南海海洋研究所. 2019.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南海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