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近30年内蒙古自治区植被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王娟1; 李宝林2; 余万里1
刊名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出版日期2012
卷号026期号:002页码:132
ISSN号1003-7578
英文摘要基于NOAA和MODIS数据,以生长季累计NDVI为植被表征指标,采用基于像元的趋势分析方法,对过去近30年内蒙古自治区的植被变化进行了系统分析(分为1983-1999年和2000-2009年两个时段),确定了植被发生趋势性变化的区域,并利用气候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确定了影响植被变化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近30年来,内蒙古自治区72.1%的地区植被未发生明显的趋势性变化;5.5%的地区(科尔沁沙地以南和鄂尔多斯东北部)植被状况两个时期均持续好转,13.9%的地区(锡林郭勒盟草原、科尔沁沙地以南、后套平原和土默川平原)植被前期好转,后期一直保持平稳状态;0.6%的地区(科尔沁沙地北部)植被前期变差,后期无明显变化趋势;1.8%的地区(大青山山脉北侧的乌盟后山及大兴安岭的部分地区)植被前期未发生明显变化,后期明显变差。除锡林郭勒植被好转和大青山山脉北侧的乌盟后山地区植被变差主要受降水影响外,研究期内植被活动显著增强的大部分地区主要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西辽河沿岸平原、土默川平原、后套平原、科尔沁沙地以南等耕作区的植被变化主要与农作物产量的变化有关,鄂尔多斯地区和乌兰布和沙漠东部边缘的磴口县等草原区NDVI的显著增加与区域草原开垦、持续植树种草、禁牧轮牧等防沙治沙等活动有关,大兴安岭部分地区的NDVI显著减少与森林火灾有关。
语种英语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76109]  
专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大学
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娟,李宝林,余万里. 近30年内蒙古自治区植被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026(002):132.
APA 王娟,李宝林,&余万里.(2012).近30年内蒙古自治区植被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干旱区资源与环境,026(002),132.
MLA 王娟,et al."近30年内蒙古自治区植被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026.002(2012):132.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