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双叶模型在冬小麦田冠层CO_2通量多层模拟中的应用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申双和2; 张雪松1; 欧阳竹3
刊名气象学报
出版日期2011
卷号069期号:005页码:819
ISSN号0577-6619
英文摘要综合考虑农田生态系统中水、热、CO2输送所涉及的大气、水文、生物等生物物理过程,以Farquhar等提出的叶片尺度光合作用生物化学过程机理模型为理论基础,对其进行空间尺度扩展,并改进冠层分层方法,建立了均匀农田与大气之间物质输送和能量交换的多层模式,在模式中运用双叶模型,同时考虑叶片氮素水平垂直差异,对2008年4—5月华北平原冬小麦生长旺季农田生态系统中冠层CO2通量进行了模拟研究,并利用涡度相关观测的通量数据对模型的有效性加以验证,结果表明:在冠层多层空间,小麦拔节至孕穗期和开花至乳熟期叶片氮含量随冠层高度的衰减系数分别为0.793(R2=0.698)和1.374(R2=0.728),冠层内叶片氮含量的空间分布可以用以相对累积叶面积指数为自变量的函数来描述;模型分别计算各层阴、阳叶的光截取、气孔传导、光合作用等,最终计算冠层上方CO2通量,冬小麦农田净生态系统生产力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关显著(R2=0.78),模拟的CO2通量日变化特征晴天昼间比阴雨天和夜间的效果好;在考虑丛聚影响的叶片非随机分布的密集农田中,阴叶对总初始生产力的贡献率在35.7%左右,对生产力贡献很重要。分层统计显示,作物最终产量的形成主要依赖上部叶片,对总初始生产力贡献率在80%以上,模型估算的试验期冬小麦净初始生产力累计约为626.3g/m2。
语种英语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76214]  
专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作者单位1.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
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申双和,张雪松,欧阳竹. 双叶模型在冬小麦田冠层CO_2通量多层模拟中的应用[J]. 气象学报,2011,069(005):819.
APA 申双和,张雪松,&欧阳竹.(2011).双叶模型在冬小麦田冠层CO_2通量多层模拟中的应用.气象学报,069(005),819.
MLA 申双和,et al."双叶模型在冬小麦田冠层CO_2通量多层模拟中的应用".气象学报 069.005(2011):819.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