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基于地块尺度的黑河中游地区农业结构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以张掖市为例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肖兴媛1; 胡敏悦1; 李秀彬2; 谈明洪2; 赵相伟1; 郑璐倩2
刊名自然资源学报
出版日期2018
卷号033期号:003页码:386
ISSN号1000-3037
英文摘要黑河中游是我国西北干旱区重要的粮食基地,研究其农业结构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对农户种植决策及推动当地农业发展具有一定参考意义。论文以位于黑河中游地区的张掖市为例,基于统计年鉴和农户问卷调查数据,从地块尺度分析了研究区2001—2014年期间农业结构变化,并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从地块与农户两个层面,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及投入-产出法定量分析农业结构变化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区作物种植类型趋于多样化。2001年,研究区主要种植作物为小麦、玉米、大麦及"小麦和玉米套作",其种植地块数占所调查总地块数的81%,2014年种植作物种类增多,且蔬菜、马铃薯、油菜等经济作物种植数量较2001年有所上升。2)由种植小麦为主(占总地块数的31%)转变为种植制种玉米为主(占总地块数的38.7%);套作转单作。2001年,共有58个套作种植地块,占调查总地块数的22%,其中"小麦和玉米套作"最多,有47个地块;而在2014年,作物套作地块数锐减为2个,"小麦和玉米套作"全部转换为其他单作,其中51%转为制种玉米;水稻种植消失,主要转为普通玉米。3)地块层面上,种植地区的海拔、灌溉定额、河源来水量对农业结构变化影响非常显著(显著水平达到1%),地下水对农业结构变化影响较为显著(显著水平达到5%)。4)农户层面上,农户作为理性经济人,"收益"是影响其种植行为的最关键因素,其次是政策因素(在5%的水平上显著),务农劳动力与劳均耕地面积也有一定的驱动作用。
语种英语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81284]  
专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作者单位1.山东科技大学
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肖兴媛,胡敏悦,李秀彬,等. 基于地块尺度的黑河中游地区农业结构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以张掖市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2018,033(003):386.
APA 肖兴媛,胡敏悦,李秀彬,谈明洪,赵相伟,&郑璐倩.(2018).基于地块尺度的黑河中游地区农业结构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以张掖市为例.自然资源学报,033(003),386.
MLA 肖兴媛,et al."基于地块尺度的黑河中游地区农业结构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以张掖市为例".自然资源学报 033.003(2018):386.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