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复杂性科学的绿洲城镇化演进理论探讨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刘海猛1; 方创琳1![]() ![]() |
刊名 | 地理研究
![]() |
出版日期 | 2016 |
卷号 | 35期号:2页码:242 |
ISSN号 | 1000-0585 |
英文摘要 | 基于复杂性科学,引入涌现、协同、“吸引盆”等概念和模型,从涌现生成、协同维生、临界相变三个维度构建绿洲城镇化演进的理论框架。对绿洲城镇化的生成、演化和转型的过程机理进行系统剖析,并据此对诺瑟姆曲线进行新的解读。研究表明:① 绿洲城镇是以人为核心的绿洲地域系统在多时空维度上的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涌现现象,涌现形成的条件包括生成主体、自组织与受限生成机制、环境策略;② 竞争与协同机制维持了绿洲城镇化系统的生命活力与进化稳定,是系统演化的根本动力,系统不同层级具有不同的协同维生机制,根据协同学和耗散结构理论构建的绿洲城镇化演进的协同度和有序度可以识别系统演化方向;③ 绿洲城镇化过程实质上也是系统的自组织临界相变,该过程是一个渐变与突变、有序与混沌、稳态与非稳态的辩证统一;④ 时空间的正负反馈机制使绿洲城镇化复杂性与有序性不断提高,且不断向自组织临界态靠近,城镇化系统外在表现为活力与多样性增强。 |
语种 | 英语 |
源URL | [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90823] ![]()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西北师范大学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刘海猛,方创琳,毛汉英,等. 基于复杂性科学的绿洲城镇化演进理论探讨[J]. 地理研究,2016,35(2):242. |
APA | 刘海猛,方创琳,毛汉英,&石培基.(2016).基于复杂性科学的绿洲城镇化演进理论探讨.地理研究,35(2),242. |
MLA | 刘海猛,et al."基于复杂性科学的绿洲城镇化演进理论探讨".地理研究 35.2(2016):242.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