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基于多源数据的西藏东南部历史干旱监测与分析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熊俊楠4; 李伟4; 刘志奇2; 程维明3; 范春捆1; 张昊4
刊名干旱区地理
出版日期2019
卷号42期号:4页码:735
ISSN号1000-6060
英文摘要干旱作为频发的全球性自然灾害之一,造成了严重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问题。以西藏主要耕作区为研究区,2001—2015年MODIS、TRMM和SRTM-DEM数据为数据源,利用植被状态指数(VCI) 、温度条件指数(TCI)和降水状态指数(PCI)等模型参量,采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区域干旱综合监测模型,对模型精度和可靠性进行检核验证,并以所建模型对研究区2001— 2015年逐月干旱进行识别,采用地理时空分析方法对研究区干旱变化特征及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干旱综合监测指数(DCMI)能够较好地反映区域土壤相对湿度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的变化,干旱综合监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研究区全年干旱频率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西高东低的特征,大部分地区干旱频率小于20%,约12. 41%的区域干旱频率超过20%;从不同等级干旱发生频率来看,日喀则市为轻旱、中旱易发区,重旱易发区则集中于日喀则市和昌都市的中部及东部地区;区域月际干旱频率空间格局差异较大,全年干旱易发生于1、8、11月等月份,局部地区干旱易发月份存在差异;区域年内旱情变化趋势差异性较大,10月~次年9月,旱情加剧区域呈现出随月份变化由耕作区东部向西部逐渐转移的趋势。
语种英语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92166]  
专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作者单位1.西藏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
2.四川省煤田测绘工程院
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4.西南石油大学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熊俊楠,李伟,刘志奇,等. 基于多源数据的西藏东南部历史干旱监测与分析[J]. 干旱区地理,2019,42(4):735.
APA 熊俊楠,李伟,刘志奇,程维明,范春捆,&张昊.(2019).基于多源数据的西藏东南部历史干旱监测与分析.干旱区地理,42(4),735.
MLA 熊俊楠,et al."基于多源数据的西藏东南部历史干旱监测与分析".干旱区地理 42.4(2019):735.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