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核密度的新型城镇化实验区农村居民点变化研究———以天津市蓟州区为例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谭博文2; 宋伟2![]() ![]() |
刊名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 |
出版日期 | 2018 |
卷号 | 039期号:005页码:183 |
ISSN号 | 1005-9121 |
英文摘要 | 目的天津市蓟州区于2016年被列为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深入分析天津市蓟州区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居民点的演变过程及其特征,能够为该地区新型城镇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方法文章利用1980年、2000年和2015年3期蓟州区土地利用数据,通过计算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了蓟州区1980-2000年和2000-2015年两个时期土地利用变化情况;采用景观格局指数法,对蓟州区农村居民点斑块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定量分析;采用空间核密度估计法对3个年份农村居民点进行密度计算,通过对比研究区各期核密度值变化,分析1980-2015年农村居民点的变化特征。结果1980-2000年蓟州区农村居民点规模整体变化较小,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增加了3 140.2hm^2,其主要来源为耕地。农村居民点斑块数量有所减少,但农村居民点平均斑块面积有所增加,农村居民点变化主要集中在离城区较近的中部平原地区;2000-2015年蓟州区农村居民点整体上有较大发展,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增加4 823.6hm2,其主要来源为耕地、林地和草地3种地类,农村居民点斑块数量和面积加权平均形状指数明显增大,聚集度降低,研究区内景观趋向破碎化,居民点分布更为分散。北方山区发展十分突出,受当地重点发展农村特色旅游政策的影响,北方山区农村居民点变化较大,居民点数量增加,规模扩张明显。结论在未来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官庄镇、下营镇等新形成的高核密度值全新居民点组团,可以优先考虑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区域。 |
语种 | 英语 |
源URL | [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98003] ![]()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作者单位 | 1.武汉市测绘研究院 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3.北京市规划委员会西城分局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谭博文,宋伟,陈百明,等. 基于空间核密度的新型城镇化实验区农村居民点变化研究———以天津市蓟州区为例[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039(005):183. |
APA | 谭博文,宋伟,陈百明,甄云鹏,&康燕燕.(2018).基于空间核密度的新型城镇化实验区农村居民点变化研究———以天津市蓟州区为例.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039(005),183. |
MLA | 谭博文,et al."基于空间核密度的新型城镇化实验区农村居民点变化研究———以天津市蓟州区为例".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039.005(2018):183.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