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1766-2000年黄河上中游汛期径流量波动特征及其与PDO关系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潘威2; 郑景云1; 满志敏3
刊名地理学报
出版日期2018
卷号073期号:011页码:2053
ISSN号0375-5444
英文摘要利用清代黄河上中游3个站点的志桩尺寸记录,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反演了1766-1911年的逐年径流量,重建了兰州、青铜峡和三门峡1766-2000年的逐年汛期径流量序列,再结合河源段唐乃亥站1766-2000年的逐年径流量,构建了河源—上游—中游4个站点的径流量序列,这是目前利用历史文献记录能够获得的最为清晰的黄河径流量曲线。研究显示,19世纪中期出现在黄河下游的沉重"河患"是由青铜峡—三门峡河段内的径流量突变所致,而20世纪20年代的枯水时段从河源段到中游段都存在,但其不是突变造成。同时,研究也揭示出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与黄河上中游径流量在年代际尺度上存在着阶段性的反相位关系,20世纪前期和中期,8~16年尺度上在4个站点的径流量都有反相位关系出现;在19世纪30-50年代,PDO与流量在4~6年尺度上的反相位关系在兰州和三门峡断面都较为明显。交互小波分析显示,PDO与黄河上中游汛期水量在8~16年尺度上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反相关关系,但只存在于三门峡和兰州断面。这一关系也许表明,黄河上中游产流区的夏季降雨量与PDO的关系具有较为明显的时间和空间差异性。
语种英语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10442]  
专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云南大学
3.复旦大学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潘威,郑景云,满志敏. 1766-2000年黄河上中游汛期径流量波动特征及其与PDO关系[J]. 地理学报,2018,073(011):2053.
APA 潘威,郑景云,&满志敏.(2018).1766-2000年黄河上中游汛期径流量波动特征及其与PDO关系.地理学报,073(011),2053.
MLA 潘威,et al."1766-2000年黄河上中游汛期径流量波动特征及其与PDO关系".地理学报 073.011(2018):2053.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