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青藏高原青稞蛋白质含量空间分异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王建林1; 钟志明2; 冯西博1; 付刚1; 侯维海1; 王改花2; 大次卓嘎1
刊名中国农业科学
出版日期2017
卷号050期号:006页码:969
ISSN号0578-1752
英文摘要【目的】揭示不同环境因子对青藏高原青稞籽粒蛋白质含量(GPC)的影响程度,完善青稞GPC空间分异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明确青藏高原不同地区青稞GPC的环境响应。【方法】利用农学和地理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青藏高原青稞GPC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在地理水平方向上,青藏高原青稞GPC总体呈现出斑块状交错分布的格局和南高北低的态势,并形成了2个青稞GPC高值区。其中一个是介于东经100.0°—102.5°、北纬35.0°—37.5°,以青海共和、贵德、门源、同德和甘肃合作为中心的青藏高原东北部高值区,这一区域青稞GPC平均值为(13.1163±0.5939)%;另一个是介于东经86.0°—92.0°、北纬28.0°—29.0°,以西藏贡嘎、拉孜、尼木、扎囊、聂拉木、堆龙德庆、桑日、康马为中心的青藏高原中南部高值区,这一区域青稞GPC平均值为(12.8715±0.6609)%;在地理垂直方向上,随着海拔升高,青稞GPC呈现出"倒N"型分布格局,即从海拔3 000 m以下的高值区(此海拔区间青稞GPC平均为(10.8650±1.8600%))随着海拔的升高,青稞GPC逐渐减少,在海拔3 000—3 300 m达到低值区。在海拔3 000—3 300 m,随着海拔的升高,青稞GPC逐渐增加,在3 600—3 900 m达到最高值区,此海拔区间青稞GPC平均为(10.8937±2.0719)%。此后,又随着海拔的升高,青稞GPC逐渐减少。影响青稞GPC的环境因子从大到小的顺序是土壤速效氮含量〉抽穗-成熟期日照时数〉出苗-分蘖期平均气温日较差〉分蘖-拔节期平均气温日较差〉拔节-抽穗期相对湿度。【结论】影响青稞GPC最大的环境因子主要是土壤因子,其次是气候因素,地理因子无明显影响。影响青稞GPC的土壤因子主要是土壤速效氮含量,气候因子主要是抽穗-成熟期日照时数、出苗-分蘖期平均气温日较差、分蘖-拔节期平均气温日较差和拔节-抽穗期相对湿度。青稞GPC含量随着分蘖-拔节期平均气温日较差、拔节-抽穗期相对湿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但随着抽穗-成熟期日照时数、出苗-分蘖期平均气温日较差和土壤速效氮含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
语种英语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14730]  
专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作者单位1.西藏农牧学院
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建林,钟志明,冯西博,等. 青藏高原青稞蛋白质含量空间分异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 中国农业科学,2017,050(006):969.
APA 王建林.,钟志明.,冯西博.,付刚.,侯维海.,...&大次卓嘎.(2017).青藏高原青稞蛋白质含量空间分异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中国农业科学,050(006),969.
MLA 王建林,et al."青藏高原青稞蛋白质含量空间分异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中国农业科学 050.006(2017):969.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