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太行山区主要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能力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马维玲; 石培礼; 宗宁; 赵广帅; 柴曦; 耿守保
刊名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出版日期2017
卷号25期号:4页码:478
ISSN号1671-3990
英文摘要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是林冠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对大气降水进行再分配的过程。本文通过文献收集整理太行山地区森林植被林冠一次降水截留量、枯落物层持水量和土壤层贮水量数据,分析该地区主要森林植被对降水的截留和贮蓄能力,采用综合蓄水能力法对森林植被的综合涵养水源能力进行评价,旨在为合理经营和管理森林生态系统提供依据。结果表明: 1)土壤非毛管孔隙度与生态系统综合持水量呈正相关,且最大持水量占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综合持水量的90%以上,表明土壤层作为森林生态系统水文效应最重要的一层,是整个森林系统水分循环的主要贮蓄库和调节器; 2)针叶林中油松和侧柏的冠层一次降水截留量显著高于其他林型,其林冠结构更加适应该地区气象条件,林冠层降水再分配能力也优于其他林型; 3)混交林郁闭度低,有利于林下灌、草丛的生长,其枯落物现存量比纯林和人工林更高,虽然林冠一次截留量低但林下具有丰富的枯落物层而更易涵养水源; 4)天然林综合蓄水能力整体高于人工林,侧柏人工林和油松人工林综合蓄水能力仅次于刺槐、侧柏和油松天然林。综上可见,合理利用森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天然林长期封育和合理控制优势树种密度及增加植被覆盖率对太行山地区植被恢复和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提高该区综合水源涵养能力,可增加乡土树种油松和侧柏人工林的种植面积。
语种英语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18525]  
专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马维玲,石培礼,宗宁,等. 太行山区主要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能力[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7,25(4):478.
APA 马维玲,石培礼,宗宁,赵广帅,柴曦,&耿守保.(2017).太行山区主要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能力.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5(4),478.
MLA 马维玲,et al."太行山区主要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能力".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5.4(2017):478.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