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典型森林生态系统乔木层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吴安驰2; 邓湘雯2; 任小丽1; 项文化2; 张黎1![]() ![]() |
刊名 | 生态学报
![]() |
出版日期 | 2018 |
卷号 | 038期号:021页码:7727 |
ISSN号 | 1000-0933 |
英文摘要 | 物种多样性地理分布格局及其成因是生物地理学和宏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基于中国13个典型森林生态系统乔木层群落植物的调查数据.分析物种多样性随经纬度的变化规律,探讨物种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13个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的4个物种多样性指数均随经纬度上升而下降,其中物种丰富度变化更为显著,而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随经度上升变化不显著;(2)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物种多样性指数与植物特性、能量和水分因子的单因素相关关系并不一致。其中,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与年均温、最冷月均温、温度年较差和潜在蒸散量的相关性最显著(P〈0.01),Pielou指数与年均温、最冷月均温、实际蒸散量、潜在蒸散量和郁闭度有显著相关关系(P〈0.05);(3)方差分解结果表明,能量和水分的共同作用对物种多样性指数空间分布格局的解释率最高,达到15%-42%;植物特性、能量和水分因子三者共同作用对物种多样性指数空间分布格局解释率次之,为14%一27%;植物特性与能量因子或水分因子两者之间的共同作用以及植物特性和水分因子独立作用对物种多样性指数空间分布格局的解释率较小,其中能量因子对物种多样性指数空间分布格局的单独解释率高于植物特性或水分因子。研究表明能量和水分共同作用是影响大尺度森林乔木层物种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形成的主要因素,但植物特性的差异对物种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影响也不可忽视。 |
语种 | 英语 |
源URL | [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18658] ![]()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3.沈阳农业大学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吴安驰,邓湘雯,任小丽,等. 中国典型森林生态系统乔木层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J]. 生态学报,2018,038(021):7727. |
APA | 吴安驰.,邓湘雯.,任小丽.,项文化.,张黎.,...&何立杰.(2018).中国典型森林生态系统乔木层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生态学报,038(021),7727. |
MLA | 吴安驰,et al."中国典型森林生态系统乔木层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生态学报 038.021(2018):7727.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