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用氯和氢氧同位素揭示洋戴河平原地下水的形成演化规律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章斌1; 宋献方2; 郭占荣3; 赵肖1; 韩冬梅2; 肖国强4; 杨吉龙4; 刘明清1
刊名环境科学学报
出版日期2013
卷号33期号:11页码:2965
ISSN号0253-2468
英文摘要通过分析地表水和地下水中氯离子浓度和δD、δ~(18)O值的空间分布特征,揭示了秦皇岛洋戴河平原地下水的形成演化规律.结果发现,洋戴河平原地表河水来源于中上游水库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且河水沿程受到δD、δ~(18)O值、氯离子浓度更低的支流或灌渠水补给,从而使δD、δ~(18)O值、氯离子浓度呈现沿程逐渐降低的现象.山前丘陵区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直接补给,洪积扇及山麓地带地下水受到了一定的蒸发作用影响,除了接受丘陵区地下水的侧向补给外,洋河附近地下水还受到洋河水库水的混合.研究区西部咸水带的地下水由上游地下水和大泥河地热咸水混合而成,地热咸水的混合比率约为13%,而东部咸水带的地下水由上游地下水、本地污水和地热咸水混合而成,地热咸水的混合比率不超过9%.在海水入侵区,地下水主要由本区地下淡水和海水(海水混合比率不超过10%)混合而成,并且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地表水或农田灌溉水的补给,其中,浦河一带是地表水或灌溉水补给较为明显的地段.
语种英语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119958]  
专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作者单位1.国家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3.厦门大学
4.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章斌,宋献方,郭占荣,等. 用氯和氢氧同位素揭示洋戴河平原地下水的形成演化规律[J]. 环境科学学报,2013,33(11):2965.
APA 章斌.,宋献方.,郭占荣.,赵肖.,韩冬梅.,...&刘明清.(2013).用氯和氢氧同位素揭示洋戴河平原地下水的形成演化规律.环境科学学报,33(11),2965.
MLA 章斌,et al."用氯和氢氧同位素揭示洋戴河平原地下水的形成演化规律".环境科学学报 33.11(2013):2965.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